什么是三伏天?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12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4亿
展开全部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三伏天是全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汉代学者刘熙在《释名》中记载:“三伏者,庚金伏于夏火之下。金畏火,故曰伏。”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也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脑洞快历史
2019-01-22 · 脑洞快历史,让历史更动人
个人认证用户
脑洞快历史
采纳数:199 获赞数:3514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辛令飒b3
2010-05-24 · TA获得超过4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6.9万
展开全部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43152.htm?fr=ala0_1_1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uney10
2010-05-24 · TA获得超过27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3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70.5万
展开全部
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2010年,初伏六月初八(阳历7月19日),中伏六月十八(阳历7月29日),末伏六月二十八(阳历8月8日)开始8月17日结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ZJVxM9rkbC
2019-09-27 · TA获得超过385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23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06万
展开全部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9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第三伏的十天,是最热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