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是怎么一步一步红的?
郭德纲是怎么一步一步红的?
2005年从安徽卫视《剧风行动》中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小黑胖子,坦白说当时他并不起眼,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也并不出彩,属于“边缘主持人”的这么个角色。直到2006年初从网络上看了解放军歌剧院返场22次的视频,当晚笑得我肚子疼,笑得眼泪都没停,太棒了,各种梗口吐莲花出其不意,简直把语言艺术玩到了极致。从那一夜起,我的MP3里就有了相声这个类目,也是从那一夜起,我就成为了一个“纲丝”。
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那么深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他的相声作品作品接地气,并且在传统段子中融入了很多时尚流行元素,可以说开创和引领了相声创作的新纪元。因为他在小剧场的演出中能近距离地看到观众的现场反应,所以他能在第一时间对作品做出调整,以便接下来的演出能够更加“有笑果”。在小剧场的演出也锻炼了他的临场反应能力,磨练了作为一个相声演员的综合技艺。
之后的“郭德纲天津省亲专场”更是再攀高峰,在观众山呼海啸震耳欲聋般的笑声和掌声之中,破天荒地一次又一次连续返场,最终创造了返场25次的惊人之举,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也正是这次“省亲专场”成为了郭德纲事业腾飞的起点,从那以后郭德纲真正成为了相声的代名词,但凡是跟相声有关的消息或新闻,必定会带上郭德纲的名字。
从媒体铺天盖地的各种报道中了解到,郭德纲七岁开始学评书,九岁开始正式学习的相声。23岁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员,并创建德云社。可是郭德纲自己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创业之路会如此地艰难,因为经营惨淡入不敷出,为了贴补德云社的正常运作、能够让徒弟们有饭吃,郭德纲四处接活,做过编剧写过剧本、跑过龙套、客串各种节目、还替导演遛过狗等等,甚至有次在闹市街头的透明玻璃橱窗里完全封闭着生活48小时,虽然里面有简单的生活用品,但是被过往的行人像看猴子一样围观一个人的私生活,可想而知当时有多么艰辛。
从他的相声《我这一辈子》和《论相声五十年之现状》里也能听出几分不易。早年间郭德纲的创业之路可以说是“横垄地里拉车——一步一个坎”。有一次演出后已经很晚了,公交车也停运了,郭德纲身无分文,拦下一个出租车,郭德纲跟那个司机说“我不是坏人,我兜里没钱,只有一块表,把这个当成车费,你给我送回去行吗?”无奈出租车司机还是拒绝了他,郭德纲只能自己走回去,一边走一边哭,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德云社创立初期“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大栅栏上连条狗都没有,后台的一帮老少爷们打着板子往里边叫人”,“最少的一次台下就一个观众,说到半截台下这位大爷手机响了,台上演员看着他接电话”。现在看来是个笑话,当时是很心酸的事啊。
很多人都觉得郭德纲是一夜爆红,可是他成名前十余年的艰苦学艺,和十余年的剧场演出是很多人所不知的。也正是之前所做的这些努力、坚持、积累和铺垫,才让他爆红起来。在经历了广告代言门、被某台封杀、儿徒背叛等诸多的坎坷之后,可以说是饱受人情冷暖。俗话说得好,遭过多大的罪,才能享得起多大的福。他当年吃过的苦、遭过的罪也成就他的人生。如今的郭德纲真是红得发紫,可以说是红透了娱乐圈的半边天。相声、主持、综艺、曲艺、戏曲等,只要有郭德纲的名字,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郭德纲凭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国相声,在他的影响下,也对评书、戏曲等曲艺形式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不管相声同行如何评价郭德纲,他对相声的贡献、对曲艺事业的贡献绝对是可以名垂青史的。
郭德纲是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草根艺人,但是他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并且脑子反应极快,被戏称为“八核大脑”,尤其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说其“已经达到了大学教授的水平”也不为过。郭德纲自己也说过“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没文凭可以,但不能没文化,所以他一有时间就看书,这点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自幼拜师学习曲艺,后曾随老相声演员常宝丰学习相声,九十年代中期来到北京打拼,唱过戏、写过剧本,一时困窘。后来开始搭班说相声,虽惨淡经营,然而几年间在相声票友中声名大振。2004年,开始有媒体关注郭德纲;2005年末,媒体开始集中报道郭德纲,其时郭已经拥有了一群自称“钢丝”的粉丝(拥护者);2006年二、三月间,郭德纲“红遍中国”。
二、德云社怎么发展起来的郭德纲破釜沉舟,1995年第三次进京,终于,其实也是不得不放弃了进入相声专业院团的希望,遇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走对了一条路,那就是让相声回归小剧场。
熟悉相声的观众知道,在德云社小剧场的现场演出当中,一个传统段子说个把钟头那是毫无问题的,演员上来先和观众聊几句,拿自己,拿边上的捧哏开开玩笑,热热场子,然后才铺平垫稳,慢慢把观众进入情景之中,还要结合现在流行的东西对传统进行一些个性化的改革,一般过程差不多,要求结尾多少有些新意。如果说完了,观众不依不饶的,还要再返个场。
除了电视对相声的苛刻要求之外造成了相声在电视的水土不服,还因为艺术家们都进了艺术团开始挣工资,相声演员终于不再需要担心吃不上饭了,失去了生存压力的演员们,相声技艺开始走下坡路。
2004年因为北京电台(注意不是电视台)的一个栏目和一个人的宣传,郭德纲和德云社“一夜成名”,红透紫禁城。这里说的一个人叫大鹏,一个栏目是指“开心茶馆”。注意,这里的大鹏和你熟知的任何一个大鹏都没关系,人家就是北京电台的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当然,在大鹏注意到郭德纲之前,郭德纲已经在北京的相声迷里面小有名气了,近十年的小剧场演出使得德云社的演员练就了浑身的本领,但由于仅限于口口相传,毕竟常去茶馆听相声的人还是少,这个圈子太小,所以茶馆的上座率并不是很高,靠相声养活相声还是很艰难。
三、郭德纲和德云社成了大招牌从05年11月3日的一则百字新闻,到12月的轰动京城,再到06年初的红遍全国,郭德纲自身的努力奋斗应当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先前的勤奋和艰辛,绝对没有现在的辉煌。而且,郭德纲本人非常善于利用网络,他很早就混迹于曲艺类论坛,后来又拥有了自己的个人BBS相声公社。
以张立宪、袁鸿等人为核心的“捧”郭者利用自己的媒介影响力在2005年末发动媒体报道郭德纲,但是他们不会也不可能直接影响所有的媒体。
可事实是,媒体的确被引导了,如前所列,京城媒体在十二月份开始大规模报道郭德纲,而当时间推进到2006年,随着全国性媒体的一轮集中报道再加上由此可以想见的网络的大量转载,郭德纲迅速成为全国的热点,2月份开始,其他地方的媒体报道数量呈爆炸式增长。
记得听郭德纲在某个大剧场演出的音频,在开场环节他提到今天来听相声的估计有3000多人,所以他要说特别通俗的内容,让大家都能感受相声的乐趣,喜欢上相声。
但如果今天是来了100个资深的相声听众,他可以说“49年之前都听不到的传统段子”。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表明他对自己在专业上的自信。
的确是,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不同的相声去听,在这一代人里面,郭德纲说学逗唱的基本功属于扎实的哪类:他的语言、唱腔都很有功底,背后一定下过工夫。
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相声不像现代的科学和技术,没有成熟的知识传承方式,主要靠师徒制和口口相传。剩下的就是个人勤学苦练,当然还要有天赋在里面。
如果你看郭德纲的博客或者微博,虽然许多内容写的有太过于点尖酸刻薄,但读起来也的确酣畅淋漓,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功底不浅!
在相声专业上,郭德纲的确有积累和很高的水平,跟自己同时代的同行比处于前列!
这是他能够出名的第一个原因,也是基础的原因。
在互联网上找相声,老牌的马三立、侯宝林等相声大家的也有不少,但由于他们相声的内容离现在比较远,内容切近性不强;新生代的马季、姜昆、侯耀文的相声大都是适合电视台放的“电视相声”,接地气的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的搜索结果中,你会发现郭德纲、德云社的相声是数量最多的,而且被听的次数也是最多的。这也是许多郭的粉丝都觉得“欠了郭德纲的一张门票"的原因。
从电视相声到剧场相声,这离不开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贡献:因为他们,相声才从高大上的电视上来到普通人的中间,有不少来北京的朋友晚上没事还去德云社听听相声。在这一点上,郭德纲和德云社是有大贡献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贡献,使郭德纲在当今环境下可发现的作品最多。
水平再高也没有用,没有人会为你的水平买单,人们只会看你的作品来判断你的水平,人们会为作品买单但不会为水平付费。之前我写过你的作品是什么?其实已经说过,任何想建立自己个人品牌的人都需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你的作品会帮你去说服别人、建立信任。如果没有作品,甚或没有持续不断地作品出来,市场就会把你遗忘。
譬如北大中文系毕业,也曾在德云社呆过的徐德亮先生,现在估计许多人都不记得他的相声段子了。
拿作品说话,郭德纲应该是这几年作品最多、传播最广的相声演员,这是他之所以出名的第二个原因。
2015年中国大陆的电影票房是440亿!你知道2005年是多少吗?
16亿!
如果你在2005年及之前在做电影投资或拍电影,可能许多人根本坚持不到2015年已经不做了、转行了。
文革后相声很是火过一阵子,但这个火都是在电视上、电台上。在那个阶段,涌现了许多知名的相声演员,适应了人们主要通过看电视娱乐、听广播了解世界的环境。
马季 赵炎
后来,相声就一天不如一天。大部分人一年听不到几段相声,电视上的歌颂相声离大家越来越远,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个行当人才凋敝。
但社会是在滚滚向前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有钱;同时,人们也越来有闲,需要娱乐。这个时候互联网开始普及,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扛起了反传统高大上相声的大旗,将相声定位于“纯娱乐”,从小剧场开始直接接触观众,然后他就火了。郭的这种定位很巧妙,譬如“非著名相声演员”等暗合了社会民众对于社会、对于统治和权威、对于个人生存环境和社会的话语权的不满情绪。加上他对那帮老的相声领域的既得利益者开骂、开撕,立刻就曝光度大增,家喻户晓。
德云社的小剧场模式、纯娱乐的相声段子、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不断撕逼”权威”,郭德纲不火都难。
这里面老郭还真得感谢北京电视台,跟辽宁台差点成了本山台一样,北京台那时候也快成德云台了。当然,他们后来的干仗是一另一会事情,北京台在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出名这件事情上,居功至伟!
一命二运三风水,人都是在大环境中生存的。
把握住了社会变革的情绪、民众娱乐需求变化和互联网普及的机会,无疑是郭德纲出名的第三个原因。
同样是东北的小品演员,在起步阶段差不多,甚至黄宏上春晚的次数还超过赵本山。但到后期,赵本山名声日隆,而黄宏起码在名声上远远不如赵本山了。
为什么?
核心在于他们两个走了不同的路:赵本山通过收徒弟的方式弄起了一个硕大的本山传媒,而黄宏志不在此去当劳什子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
现在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也好,快乐大本营也好,你会发现主持人都是一群人,许多小鲜肉组合的各种天团更是达数十人上百人的庞大团队,为啥?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是郭德纲带着德云社,但到后来德云社出来的各种类型的演员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这个时候他们其实也在带郭德纲,为郭德纲的个人品牌增色。
打造了一个团队并捧出来的其他人,是郭德纲个人品牌增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使郭德纲在专业上达到相声领域的较高水平,在侯耀文收徒郭德纲的时候也有提到,郭德纲传统功底是扎实的甚至超过许多老人,这当然会有溢美之词,但郭德纲无疑是这个时代相声专业人员中的佼佼者之一。
互联网的普及和民众娱乐需求的爆发,拉动郭德纲产出了大量作品并能经由新工具传播。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功不可没,最早的北京电视台给了他快速被更广大人群认识的机会,后面的众多电视台继续推波助澜!
到了2005年,郭德纲真正的红了,成了媒体眼中的香饽饽,此后德云社生意越来越好
我们眼中的人生赢家郭德纲,其实也是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他吃了很多苦,历经了人生艰辛,经过了17年的忍辱负重,最终才有了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