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择专业是兴趣还是就业
1 、选专业当然需要考虑就业。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世界,也不是为了探索世间真理,而就是简单地为了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能让自己过上不错的物质生活。这是普遍的、也完全可以理解的诉求。
(1)、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学生天真地追随自己的内心,选了一些所谓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最后却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其实是会后悔的。
(2)、每年研究生入学人数的上升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正是因为1990年后出生的人群面临的物质压力更小,于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更不谨慎。结果当本科毕业发现就业有困难的时候,才开始后悔,于是不得不选择考研,重新读一个好就业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大数据,或者是法律之类。
2、同时,有了物质基础,才有可能为身边的人负责,尤其是自己的家庭。
(1)、尤其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的学生,更应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就业机会。他们学习可不是为了搞科学发现或艺术创造,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家庭的境遇,或者说让自己能够跨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这些人中的很多都背负了来自家庭寄托的希望,他们当然应该勇敢地承担这份责任。
(2)、另外,要知道大多数年轻人早晚都要结婚生子,而如果为了自己所谓的兴趣而无法为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教育机会,这其实也耽误了下一代。看看精英阶层为子女教育投资了多少钱,我们就知道金钱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了。人的智力水平大都是后天开发出来的,手段就是通过教育,无论是校内的教育还是校外的培训与活动。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的子女就因此在后天智力开发上与富人家的小孩进一步拉开了差距,形成了社会阶层的马太效应。
(3)、这些责任可能看似离正在选大学专业的孩子比较远,但其实他们基本都成年了,应该学会承担将来的责任,不能任何选择都以个人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理想”。
3、再者,有了物质基础,一个人也才有可能追求个人的理想。
(1)、我们假想有两位来自印度的90后学生,他们都喜欢建筑,都为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建筑着迷。然后他俩的其中一位选择了建筑设计专业,另一位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结果在二十年后,我们大概率能看到的结果是什么呢?那就是选择学建筑的学生留在印度做着普通的建筑设计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去过欧洲;而另一位学计算机的却变成了Google的工程师,已经去欧洲旅游过多次,早已无数次地亲身体验了古罗马建筑的恢弘,也在艺术家朋友的介绍下,对古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以上虽然仅仅是一个假设的场景,但其实很符合现实情况。印度的建筑教育肯定不是全世界强的,而印度的工程教育却是世界顶尖,为世界培养了很多顶级工程师,这其中就包括Google的CEO,Sundar Pichai。
4、 有人可能会认为,要是选择了所谓的好就业的工作,但自己却不擅长,或对其没有热情,结果学无所成,反而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原因如下:
(1)、 我们是听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说他们跟随自己的热情,最终取得成就,然后我们就认为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热情、兴趣,然后只需要找到它,就能找到成功的路径。
(2)、 但事实上是,如果我们问一个青少年,问他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其实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答案,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热情所在。这个世界的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是在选择了一个领域,然后再逐渐培养出热情。
(3)、 只要不要选择与自己的天赋完全违背的专业(比如,五音不全的人跑去学音乐,算术都费劲的跑去学数学),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培养出极大的热情。而热情之所以可以培养,有两方面原因:
i. 故事。每个领域都有无数成功者的故事,他们都能激励该领域的学生努力奋斗,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
ii. 成就感。当我们钻研一个领域,如果能够在其中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快乐,甚至感到幸福,或者说,我们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而持续分泌的多巴胺就会让我们持续为所选专业投入精力,并成为我们该领域的专家。
因此,不要迷信天生的热情和兴趣,而要相信人的可塑性。
大学选择专业是以就业为主,兴趣为辅。
虽然这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单单从兴趣出发,忽略了就业前景。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都是考虑就业前景的。因为很多人来读大学都是为了以后可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且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选专业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的过来人给你很多建议,父母也会给出自己的期望,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的干扰因素,所以说,自己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很重要。但是在选专业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妥协,尽量顺从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吧,毕竟要去读大学的人是你,不是其他人。对于别人的建议,可以听取,但是是否采纳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内心。接下来就是考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是选择一个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专业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毕业之后,你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就是我们去应聘时候的敲门砖。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也是,因为如果你有兴趣在这件事情的身上的话,你就会对这件事情充满特别大的动力,然后就想一直都好好去学习,就会特别投入,学习的时候也比较有精力。 所以我觉得不管其他人怎么说,你一定要坚持你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因为感兴趣的专业你学起来也会有劲,而且有可能在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放异彩,获得别人都达不到的成就。
接下来就是考虑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是选择一个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专业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毕业之后,你大学四年学的专业就是我们去应聘时候的敲门砖。
高考过后,许多刚毕业的准大学生都面临着一个难以抉择的选择,那就是大学所要学的专业,兴趣重要还是就业重要。读了这么久的书,经过了高中的激烈竞争,选择一个适合的专业,是非常迫在眉睫的事情,因为你所选择的专业,将会是大学四年都要学的,更有可能是自己以后工作所需的。有的人抱着想要在大学里转专业的可能,想着随便选一个,或者直接以兴趣等为主乱选一个。我作为一个大三的学姐告诉大家,其实这种想法是最要不得的,大学里转专业,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对于大二之前的学习成绩和高考成绩,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需要非常优异,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所以选择专业是重中之重,马虎不得。在我看来,兴趣和就业能兼顾更好,但是如果不能,必要的时候需要做出取舍。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我看来,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就业,那选择专业的时候当然是以就业为主。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很大,只有选择好的专业,以后毕业了才好就业。像我就很后悔,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一意孤行,只想选自己想要选的专业,一个女孩子选择了农学类的专业。不是说不好,而是这个专业大学毕业了很难就业,即使能,薪资也不会很高,除了转业和考研,做本专业的工作,一点也没有未来,因为在大学,这个专业学得太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会。
有的人可能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加的有动力学吗。其实说得挺对,但是现实和想象总会有差距,有兴趣不代表可以学好,可以在以后很好的就业。有时候选专业不能只看兴趣,也要看自己能不能学好,不然就只是在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像我,只顾兴趣,到头来,大一大二只是在虚度光阴,根本找不到一点方向。所以选择专业,要考虑到多方面,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就行,而且很有可能,虽然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至少能让你找到好的工作,说不定你也会喜欢这个专业呢。
一定要分清楚自己擅长和喜欢。 从选择的风险和人生收益方面考虑,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风险是极小的,在擅长的东西上培养兴趣很容易,相反你的兴趣却不一定是你擅长的,而多次的挫折可能就会磨灭了你的兴趣,就会觉得这怎么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大学生选专业,但是选择的专业你又真的知道多少,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地域问题,其次是院校以及专业,毕竟很多地方都是竞争与机遇并存的,要充分考虑到你个人的综合能力和家庭情况。
把兴趣当工作,当然还是结合考虑自己的优势,有兴趣又能胜任的工作是最完美的,不过毕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你是真的感兴趣。
考虑好这三个问题,首先是你的兴趣,接着是你的长处,再下来是社会的需要。要认真的分析,仔细的想想。不要轻易的下决定。下决定是不容易的,因为你要为这个决定承担责任。并且只有你自己能承担这个责任。人生重在选择,一旦作出选择之后,就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而不要轻易说后悔。选择学校也是一样,不要听一些招生老师的信口开河,还有网上的一些胡乱评论,没有调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亲自去学校看看,多花点时间也是值得的。即使花几天时间来考察了解,也比花几年时间后悔来的好,毕竟你要在那里度过三年、四年的。
大学学什么专业,参考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和阶层情况。不要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喜欢学,我就能学的最好。你只说对了一半,关键,你就是一个高中生,你学的那些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都是小儿科。上大学,上研究生就知道你学的那些东西只是基础科学罢了。你有限的知识量和见识,真的不足以支撑你所谓的兴趣。因为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真的只有一点小爱好,没有足够支持从事某项专业一生的勇气和毅力。
真正最好的老师,其实是赚钱。一旦你通过你所学的专业发现能变现,创造了价值,你才会更加开心,全身心的投入进去。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时代,都是可以上大学的。2021年,有1000万人高考,录取人数会突破700万。
考上一个学校很容易,但是上完大学出来以后呢?多少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因学返贫。更有无数双一流的学生,这辈子最荣耀的事情,就是拿到了那份录取通知书。自1999年大扩招以来,学历不值钱,文凭不值钱,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喜欢说的那个词一内卷。教育产业化,这是现在中国一个大趋势。上了学,可就不保证分配了哟。我们都知道,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筛选,筛选出部分人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别忘了,绝大多数的我们,就算是读了大学,也只不过是为中国人民总体素质的提升,做了一点贡献。三十年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今天,大学生,每年毕业都有600万+我一直认为,人这一生就行一场牌局。你不停的在摸牌,出牌,选大学,选专业,就像摸牌阶段。
兴趣第一、扬长避短、考虑需要。兴趣是选择专业的首要因素,如果一个人一生都要和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打交道的话,那么会过得很难受;考虑未来就业,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相差很大;实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选择专业可以考虑自己的特长情况。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也是一门大学问。是应该追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应该着眼于现实,选择就业面宽广的专业?我个人觉得还是兴趣为主。
首先是看现有基础。如果你从末接触过计算机,数学又学得不好,现要却要报考清华计算机专业,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冒那个险。其次,还要看客观学习能力。如果自己的逻辑思维确实不够发达,那么复习起理工科专业来确实会非常吃力,效果不见得好。如果记忆不强,报考历史专业恐怕也成问题。
是否志在必得。 前途宽广,本科毕业后工作无忧,今后深造机会也还有,那么建议你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专业拼一把,成则更好,不成也无所谓。要是你指望通过考研来改变一生命运,志在必得,那么建议专业目标定得别太高,这样稳妥一些。
个人的客观需要。这一点很现实,也很无奈。比如家庭原因或个人原因要求你必须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你对文学情有独钟,也可能不得不考虑现实情况。
所以,在我看来专业的选择还是以兴趣为主,要是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么大学四年你想一下,要如何度过,专业的选择还是以兴趣为主,我们也听过一句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任何专业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