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里存多少钱要开始交税?

 我来答
小小尘埃说社会
2021-04-08 · 爱社会才可以理解社会啊!
小小尘埃说社会
采纳数:9 获赞数:23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我国无论是银行卡里有1块人民币还是1亿人民币,都是不需要交税的。

有些人可能会发问,存款不要交税,那么利息是否要交税,目前,利息也是不用交税的,从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收利息税,这个免税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目前只有银行存款所获的利息是不收税的。

其实,我国针对居民税收已经有了新的途径,如个人所得税等,不再需要在银行利息征税了,如果再加一个税收,就等于是反复征税,就会增加居民缴费负担,加大一些生活压力,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不利于居民财富积累。

正所谓人民富国家就富,藏富于民也是国家的方针之一,人们的财富多了,才可以推动消费,从而增加投资的机会,人民有钱了,国家的基础税收就会增加,增加财政收入,最终实现双赢。

所谓利息税的由来。

在08年前,我国曾断断续续的收过几次利息税,我国的利息税始于1950年,当时征收的标准是所得利息的10%,一直延续到1959年停征。到了1999年又恢复了利息税政策,从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与现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当时人们的消费观念相对比较保守,而且生活条件相对比较有限,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既安全,又可以赚利息,非常好。当时的银行利率相对比较高。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资金都存在了银行里,流动性大大降低,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刺激消费,当时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如果你的银行账户的资金达到一定的数额,就需要交税。但执行了几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样的措施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其实并不大,所以也就取消了。

西方发达国家存款要交税。

而且需要知道的是生活在中国肯定是和生活在西方国家不同,目前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可以说征收利息税是一种国际惯例。

征收利息税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先对个人利息所得按比例税率预扣税款,年终再并入个人全年综合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第二种,对个人利息所得在支取利息时分项征税,按比例税率扣缴。年终不再将利息所得并入全年综合收入进行汇算清缴。第三种,由纳税人选择综合纳税或者分项纳税。

所以其他国家人民存款积极性不如我国也是有原因的。

但也不是所有利息都不用交税,个人取得非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要交税税率为20%;只有个人取得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不需要交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樱诗f
2021-01-28 · TA获得超过4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112
展开全部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西方人喜欢今天花明天的钱,而中国人喜欢今天存昨天的钱。我们中国人都有储蓄的习惯,正所谓未雨绸缪,以备将来不时之需。不仅如此,把钱存到银行里面,还能获取银行的利息,真是一举两得。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在银行里存钱还要收税,大家相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银行卡里存多少钱要收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相信很多人会感觉不可思议,这都往银行存钱了,还要收税,那谁还存银行干嘛。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目前的确有的许多国家仍然在收储蓄税,比如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在澳大利亚,当个人储蓄低于25澳元的时候,国家就会征收0.05%的税。接下来再看看我们中国这边。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国家就征收过存款利息税。实行的初始时间是1991年11月1日,按照个人利息、股息、红利,以20%税率征收。到了2007年8月15日,下调为5%。2008年10月9日起调整为暂免征收,直到现在还属于暂免征收状态。

事实上,在1991之前,我们国家就已经针对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有过收税的条令并实施过。我们再1950年的时候,到1959年,这9年期间,向个人储蓄征收10%所得利息。

看完文章,答案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样,没想到往银行存钱还要收税。事实上,现在的西方国家几乎都在征收利息税,就拿今天的美国来说,他们要对个人征收10%到38%不等的利息税。那么,关于征收利息税,大家怎么看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问答百晓生
2021-01-14 · TA获得超过2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61
展开全部

随着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的调整,人们也在讨论新的税收征收和填报政策,而在以前,我们在自己的银行卡里存钱也是要交税的,只要达到了一定的额度,就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利息税,而现在银行卡里的存款达到多少需要交税?听银行员工怎么说的!一提到个人需要交纳的税,很多小伙伴都非常敏感,比如很多小伙伴可能都还有印象,那就就是涉及到个人的利息税。

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与现在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当时人们的消费观念相对比较保守,而且生活条件相对比较有限,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既安全,又可以赚利息,非常好。当时的银行利率相对比较高。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资金都存在了银行里,流动性大大降低,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刺激消费,国家开始征收利息税,如果你的银行账户的资金达到一定的数额,就需要交税。但执行了几年以后,人们发现这样的措施对刺激消费的作用其实并不大。

第一个原因,当时存钱的大部分都是百姓家庭,即使征税,用户依旧选择将自己的钱存在银行里,而不会去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当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对投资的了解也并不高,与投资相比,银行的风险更小,至少不会赔钱,所以利息税的征收,不仅没有刺激消费,还影响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第二个原因,掌握着大量资金的用户,基本都不会将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储蓄,而是让自己的钱处于时刻流动的状态,这样不仅不用交利息税,还可以通过运营获取比利息更高的收益,所以,利息税的征收,对这些人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在2008年就已经取消了利息税。所以,银行员工告诉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与以前相比,现在人们的税收压力正在逐步减小,尤其是今年新上线的个税征收规定,为大家提供了多渠道抵扣的优惠措施。即使你的银行账户存款再多,也不需要交利息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轻舟带你游世界
高粉答主

2021-01-20 · 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路漫漫亦灿灿
轻舟带你游世界
采纳数:4533 获赞数:3509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是否缴税其实是跟银行卡里有多少存款没有关系的,这要看纳税人全年的个人收入来进行缴纳个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龙之喵喵猪

2021-03-13 · TA获得超过3.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5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978万
展开全部
目前我国存款的利息是暂免收费的,2008年10月开始暂免征收利息税,该政策还一直延续到现在

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工作可以为生活提供保障,更好生活则是工作的目的。人如果不工作的话,生活不仅没有保障,还会碌碌无为,失去价值和乐趣。但如果只工作的话,就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这样的经历是不快乐的。

"工作狂",这个词汇大家不陌生,印象中这是当代产生的一个极新的词汇。它指的是对工作极度投入、近乎痴狂的一种人,这种人大概是不会"生活"或顾不得谈"生活"的。

其实这样的人很早就有,当然也遍及各地,只是未曾使用这个词罢了。似乎每一个堪称伟大的人无不是忘我工作的人。我们暂时把这种人说成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甚至是人生中只有工作的人。

再就是所谓追求极致生活的,他们不一定非常富有,对工作也有热情。只是他们认为工作是简单又简单的,在他们的世界绝不容许将生活说成是"日子"。应该说这样的人过的是极度潇洒和惬意的,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此。这种人算是:生活第一、工作第二的人。

还有一种人最最理想、数量很多。那就是将工作和生活严格分开,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公私分明"是他们的原则和愿望,从不混为一谈。他们认为工作和生活是同样重要的,工作是他们的需要,生活是他们的追求。

我还想说起这样一种人,生活无疑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目的,其实他们内心也没有关于生活的概念,他们只是有这样的逻辑:工作是为了生活,或者说,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工作就不能生活。

这时候的生活的概念好像只是"活着"或"生存"。其实不然,它是一种意识。我觉得在我国传统里有这样的意识,所有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的思路是受到这种逻辑的限制的。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这样一群人,他们是一群快乐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工作和生活都是艺术化了的。他们从不思考活着是为了工作还是工作是为了活着的问题。在他们的每一天里,都是享受的。

还有多种多样的人,有的是我们无法形象地形容的。

生活是一个人一生的全部过程,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如同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一样,没有了工作,就是一点残缺,便不完满。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生活另一部分,生活不只是活着,但是活着是生活的基础,只有生活起来,才算是真正地活着。

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是有利于我们的身心愉悦和成长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