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宝宝只会喊爸爸妈妈,正常吗?
现在的孩子普遍智商很高,甚至很小的时候就能玩手机,听懂别人的话,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落后。有的孩子10个月后会叫妈妈,但到了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他们一岁半正常吗?
排除疾病因素主要和语言学习环境有关,也就是说问题出在家长身上。但也有一些影响宝宝语言发育的疾病因素,如听力障碍、智力低下、发音器官疾病、自闭症等。
如果这些问题存在,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早就发现了。和一些孩子一样,10个月后会给妈妈打电话,这很正常。
很多时候,孩子能听懂大人说的话。比如妈妈说拥抱,孩子就会张开手迎接;比如你摔倒的时候鼓励宝宝,他会自己站起来,行为反应非常好。
只能说,不能说孩子的语言理解没问题,只是语言表达能力弱。
此时,您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引导孩子说话的环境和条件够好吗?
1岁半的孩子只知道自己叫爸爸妈妈,但也要会基本的单词,比如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应该能说出几十个甚至一两百个日常用语,比如狗,牛羊,气球,这些都很好理解。
即使发音不准,说“是”作“系”,说“年龄”作“睡”;或者只知道单个单词,不知道短语和句子是正常的。
但是除了“爸爸妈妈奶奶”什么都不懂就不正常了。家长要注意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学习语言。
在很多家庭,几个月前孩子只要念出“妈妈粑粑”这个音节,家里就会很幸福;当宝宝第一次明明叫“妈妈”的时候,就更难受了。反复逗他叫一遍,再说一遍,叫一个爸爸,一个奶奶。
这样的举动是引导孩子说话,但是时间长了,家里人会习惯的,会减少和孩子的语言互动和交流,也会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孩子会把语言交流的方式变成哭闹,用来吸引父母,得到照顾。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表达和互动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虽然长期以来,孩子的语言很差,发音很奇怪,但父母应该耐心,努力与孩子互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
2.家里有翻译代替孩子表达吗?
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张着嘴伸手,很多行为不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父母可能用一个小小的举动就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养成了惰性,一指一哼就能满足生活的一切需求,努力学习为什么要说话。
所以这种高水平的译者是不可取的,也不能代替孩子来表达。但是,当孩子表达不好的时候,不要责怪他们,慢慢训练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有时候孩子表达不对的时候,可以刻意去激励,让孩子先说清楚再给,但这个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太伤主动性。
比如孩子表示想吃一个苹果,他并没有直接递给孩子,而是很认真的说了一句“这是苹果”,加了一个加强。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把实际的苹果和语言匹配起来,知道说话是帮助成年人理解需求的最好方式。
坚持这样做,宝宝会逐渐掌握和使用更多的语言,一岁半的孩子只会叫爸爸妈妈。不要着急,找到问题的关键,一定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