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发动机短舱领域,中国是什么水平?真的像网传一样是空白吗?
如果说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美国属于第一梯队,那么世界上就只有美国属于第一梯队,中国,俄罗斯,德国这些国家属于第二梯队。
航空发动机无疑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即使有之一也不会有太多的出其右者。构建一个完整的集设计、制造、试验、维护一身的工业体系尚属不易之事,更不用说在该体系下诞生一型优秀的航空发动机了。从公开的资料看,截止前些年能够独立涉足这个领域搞出成品的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这里面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足以佐证其难度之大。我国在航发相关的基础科学(流体、燃烧、强度)、材料、加工、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水准是否属一流尚存争议,更谈不上顶尖了,这是中国的航发目前只停留在“有体系”这个阶段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大环境对于诸如此类的尖端技术,必然是采取严格保密的态度,即便近几年有一些曾在国外研究机构工作过的科研人员被引进回国,但限于工程的系统性他们往往只在某个狭小的领域有所涉猎,对整个产品的研发不能起到毕其功于一役的作用。同时,我国科研院所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不够,而基础学科往往又是前沿应用的基石。正如前面知友所说,许多流场、燃烧、强度、工艺方面复杂的子课题我们根本都没有亲手做过,大量的工作摆在面前需要去完成。
航空发动机中的故障直观体现是材料的破坏,但是究其根源是航空发动机设计不到位让内部产生了较大的振动。在振动超标的情况下,提高材料的性能根本就没有意义。
制约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不是什么“材料问题”,而是真真正正的“设计问题”,我们的设计根本就没有能够避免这些振动的发生,空谈材料实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024-11-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