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 我来答
沉墨如帖

2021-10-04 · 品一壶墨中香,写一帖百世文
沉墨如帖
采纳数:1195 获赞数:961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意思是:不出家门口、就能了解天下的国家大事。不窥视牖的一切行为、就能替天行道。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其实《道德经》通篇讲的就是“相对性”,用古人的话就是“阴阳”,看通了相对性,就会放下执著心,放下了执著心,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什么是“知”?

知识,是人类对有限的一些事物的归纳,总结出来的宇宙法则或人性法则、自然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告诉我们:自然法则可生出无限的表象,而人类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归纳有限的事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总结出的法则就一定会有局限性,一定会是残缺而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

人接受这些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知识,就会产生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意念。再加上人的趋利避害的天性,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变幻出“利我” 和 “不利我” 的相对性。于是这些知识,最终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成了偏驳于自然/人性法则的、利我的观念。人接受了这种观念,就容易排斥其他的观念。

古人把人因为有了知识(偏驳而不完整),在人性法则和变幻相对性的作用下产生更加偏驳的观念而导致人难以接受其他的观念的现象,叫做知见障。

心灵鸡汤里的段子,空杯心态,说的就是放下执著心,克服知见障: 清空你的茶杯,才能倒进新的水,就是叫人抛开自己的知见障,尝试接受其他类别的见解和知识。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我觉得其实就是让民众放下知见障。这两句其实都是第一章中“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运用。即通过去掉事物的相对性,从而发现事物更上一层次的法则。凭此就能跳出“以有限的表象去解释无限种表象”的框框,从而能“以不变的法则对付万变的表象”。

一个人他出行的越远,见识到的事物越多,他知识见解的偏见就越大,它的认知集合反而越小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所以:圣人能不被其出行所见识到的事物所约束其认知,因而可以拥有全盘适用的知识见解;

能不被有限的视角所约束,因而可以全面的看待问题;

不以“含相对性”的行为去对天下施加作用,所以可以使得天下回复自然平衡。

匿名用户

2022-06-17
展开全部
《道德经》第47章中有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意思是,不出门外,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所了解的事情大致有几类,首先就是哪儿发生了新鲜事,也就是新闻,有身边的也有远方刚发生的事。尤其是当今社会,每天能了解到的新鲜事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每天打开电脑或手机,各种新闻杂七杂八的,比如谁谁谁落马被处理、哪个国家发生动乱、哪里发生了灾害、什么食品查出安全隐患、哪家公司破产倒闭、谁与谁陷入感情纠纷、哪个明星闹绯闻等等,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让人眼花缭乱。
很多人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了类似这样的新闻里,看过的新闻资讯何其多,但对我们的人生似乎没什么实质性改变,没有变得比以前好多少,有的反而是焦虑不安,而且看完过后差不多全忘了。 试着回想了一下,好像昨天看过什么资讯都想不起来了,所以,很多的信息对我们来说实则没多大用。
每天上网浏览的那些花边新闻,都是为我们精心推送的,投人所好准备的,我们喜欢看什么,平台就给我们提供什么,因为它有阅读量、转化率,这都是与利益分不开的。
其实,人世间这些事全是按照“道”的法则和规律运作的,不信就翻开新闻看一看,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明白。古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意思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如此人生必然难以如愿。比如谁谁谁落马,多是贪得无厌导致的后果,须知“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利万物”,为官者为百姓谋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争”,不要好处都让自己占了,这就“失道”了。其实,无论新闻资讯如何纷繁复杂,都有它背后的法则和规律所在,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不用出门就能知道,这叫“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是不用往窗外看就知道“天道”了,因为“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领导者依道而行,“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带着大家走向成功,但领导从不自以为有功,功劳反而归附于他,这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发展,如果按“道”去指引,我们就会豁然贯通,不用往外走多远,就了然于胸了,而不至于有诸多的困惑。如果不懂“道”,你会觉得每一个事情都新鲜,但其实都在重复,只是表象不同罢了。人若偏离了“道”,了解的信息和知识越多,人越容易迷惘,反而可能成为我们洞察事物真情实况的障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让情感生活更美好
2021-10-04 · TA获得超过205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05
采纳率:67%
帮助的人:405万
展开全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这段话应该是有前提的,否则犹如井底之蛙,见到的天下也不过是井口大小,知晓的道也不过是偏门左道。
此话出自老子《道德经》,就老子而言,他的前半生已经经历过很多,遍游各地又饱览群书,既有阅历又有底蕴,如此才能做到坐家中而知天下。
个人理解是: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探索、总结,才能预知一些大势走向。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洞无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能答主

2021-10-04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48%
帮助的人:487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不出家门口、就能了解天下的国家大事。不窥视牖的一切行为、就能替天行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