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最后一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我来答
sljlsm2013
高粉答主

2021-01-3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6万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6899万
展开全部

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洪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诗人杜甫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的表现,使作品放射出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

赫尔墨斯66
文化旅行者

2021-01-30 · 爱收集历史素材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8.7万
展开全部
用夸张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