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中的航天员怎么和地面联系?
2021年6月17日,中国宇宙航天事业又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早晨9:22神舟12号火箭将载有三名中国宇航员的飞船发射入太空,六个半小时之后,载人飞船与我国倾力打造的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顺利完成对接,也就意味着我国宇航员终于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可以展开多种多样地面上难以进行的实验研究,更有了便于我国与他国展开太空角逐的基地。很多小伙伴们好奇,宇航员要在空间站要待上三个月进行各类研究和实验,他们是如何完成和地球的通信的。
其实很简单,他们是通过中继卫星来完成各种与地球地面指挥站的通信服务的,并且这一次他们已经在空间站中植入了WiFi技术,地球地面上的控制站不但能接受到他们的声音,而且能跟他们完成视频对话和互动,宇航员还开通了个人的私密通话通道,便于他们更家人说悄悄话。这都是卫星的功劳。目前世界的三个空间站玩家的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一般都是采用中继卫星完成与地面24小时不间断通讯的。我国的空间站是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完成数据传递的,配合天链中继卫星的还有数传接收站以及地面测控站。
中继卫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便是为卫星服务的卫星或者叫做卫星中的卫星,它可以对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等各种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目前我国发射到太空的测绘、遥感、气象等卫星的数据传输都是靠中继卫星来完成的。中继卫星也为各类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数据。很多人担心我国是否已经向太空发射了足够多的中继卫星来完成数据的测控,这一点是不用担心的,造成2012年我国已经在太空上发射了三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他们已经组网运行,其测控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的中低轨道。
2016年我国又发射了天链1号第4颗卫星,目的就是为这一次神舟载人飞船、太空空间站提供全面的数据测控和传输服务的。2019年我国又发射了天链2号第1颗卫星,这完全是天链1号中继卫星的升级版,使得太空中空间站的实验数据可以跟地球数据同步传输,信号更好,速度更快,频率更稳,覆盖范围更广,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