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等!!!!!100字左右概括六出祁山的故事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诸葛亮把蜀汉内部事务都做了安排以后,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率军北驻汉中,企图完成他统一中国的事业。就在临行前,他给后主上了一个疏,即著名的《出师表》。据《三国志》卷39《董允传》言亮所以上此表,乃怕后主“朱紫难别”,故谆谆嘱咐,提醒庸碌的后主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由于诸葛亮选用僚属首先注重品格和作风,所以他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董允等皆公忠守正之士,直到蒋、费等人相继凋谢以后,后主所宠爱的宦人黄皓始干扰政事。由是观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苦口婆心地告诫后主亲贤远佞,广开言路,确实并非过虑,而是针对后主不辨忠奸的致命弱点而发的,也是他解除后顾之扰以专心北伐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就当时形势而论,蜀汉既未能保有荆、益,以便从两路进军,对魏采取钳形的攻势,敌国又无变可乘。特别是魏、蜀两国的实力相差很大,蜀无论在领土、物产、兵力各方面,都不能和魏相比。所以诸葛亮伐魏的战争,是在极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
综计诸葛亮自建兴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于魏境,六七年之间,共与魏作战七次
综计诸葛亮自建兴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于魏境,六七年之间,共与魏作战七次
2013-10-14
展开全部
诸葛亮把蜀汉内部事务都做了安排以后,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率军北驻汉中,企图完成他统一中国的事业。就在临行前,他给后主上了一个疏,即著名的《出师表》。据《三国志》卷39《董允传》言亮所以上此表,乃怕后主“朱紫难别”,故谆谆嘱咐,提醒庸碌的后主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由于诸葛亮选用僚属首先注重品格和作风,所以他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董允等皆公忠守正之士,直到蒋、费等人相继凋谢以后,后主所宠爱的宦人黄皓始干扰政事。由是观之,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苦口婆心地告诫后主亲贤远佞,广开言路,确实并非过虑,而是针对后主不辨忠奸的致命弱点而发的,也是他解除后顾之扰以专心北伐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就当时形势而论,蜀汉既未能保有荆、益,以便从两路进军,对魏采取钳形的攻势,敌国又无变可乘。特别是魏、蜀两国的实力相差很大,蜀无论在领土、物产、兵力各方面,都不能和魏相比。所以诸葛亮伐魏的战争,是在极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
综计诸葛亮自建兴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于魏境,六七年之间,共与魏作战七次
综计诸葛亮自建兴六年(228年)春初次北伐,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秋病死于魏境,六七年之间,共与魏作战七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