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爱学习 厌学了,怎么办
孩子不爱学习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给的压力太大了,导致孩子和父母沟通困难,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和父母沟通困难?
1.不关心年轻人内心的想法
年轻人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我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
3.对年轻人提各种要求,自己却都做不到
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来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
4.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
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5.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父母除了每天给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学习的情况,这样让我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在家里爸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
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贴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传输给我,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
7.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静气的教育
上周刚开完家长会,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顿。其实,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学校犯了错误,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对,如果平心静气地跟我沟通,我会更愿意改正的,谁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8.孩子的想法
最后,孩子们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我以后做了家长,我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一张脸。我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
一个能够理解我们、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么渴望和需要的啊!
孩子进入青春期,厌学心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情绪。厌学,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与各方面的发展,找出原因,并且处理好这种心理情绪很关键。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厌学,我推荐采用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因为学业负担过重而厌学。
有些初中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满堂灌”“题海战”,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其他的生活内容,甚至都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超过了自己能够承受的能力,反而因此不去专心学习,学习成绩不但不进步提高,反而会因为厌恶学习而下降。诸如此类,要尽量舒缓其压力,客观地认识自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第二种,对学习缺乏兴趣而厌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学习抱有兴趣的孩子一般成绩都很好。但是部分学生因为其他的原因,手机游戏、小说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热爱学习,自然也就学不好了。对这类学生可以做些认知方面的调节,如学习用其感兴趣的科目引发对其他科目学习的动力。及学习本身是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以便将来踏上社会后,能够较快、较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生存。
第三种,因为逆反心理而厌学。
初中、高中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家长越让孩子去学习,处处管着孩子的发展,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让怎么做,孩子偏偏会反着来。对于这种学生,以引导其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缺陷的,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所以,要允许有缺点的东西存在,要理解这一点,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减少这类问题,让下一代能够在好的氛围中成长。
第四种,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厌学。
学习成绩不好,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卑,反而会更加不喜欢学习。但是学生也要明白,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也要去看到自己的优点。每个同学的兴趣、知识、能力是有所不同的,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发展自我,每个人都会取得成功,没必要因为自己某方面能力的欠缺而小看自己。关键是结合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个性缺点的目标,不必钻牛角尖,关键要客观地评价自己。
第五种,因为和同学关系不好而厌学。
在和同学交往过程中,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想问题,自然了解一些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往。
合理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多跟孩子做深层次的交流,也多与他的朋友、老师多沟通,多了解孩子,找出原因就能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如果没有什么效果的话,继而去找一些心理咨询或者相关的学校帮助解决厌学这种情绪,让孩子继续享受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校园生活!
希望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