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尾岛事件50年:憋屈的韩国,与被出卖的敢死队

 我来答
天然槑17
2022-06-17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3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7万
展开全部

2003年12月,韩国上映了一部南北对抗题材的电影《实尾岛》。

影片上映58天,观影人数超过1000万,是当时的现象级电影,也是韩国影史上第一部观影人次破千万的电影。韩国 社会 因此掀起了对实尾岛事件的讨论。

《实尾岛》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它突破了一个大禁区。

历史 上,实尾岛事件,一直被韩国政府刻意掩盖,相关资料被封印,相关人员——活着的人,被强制签署了25~30年的保密合同,违反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1987年韩国民主化以后,虽然允许民间讨论实尾岛事件,但官方却一直讳莫如深,由于缺乏资料,民众对实尾岛事件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直到1993年,当年岛上的教官金一泰,将相关资料寄给《新东亚》杂志披露后,实尾岛事件才逐渐被韩国民众所知道。

1999年,韩国作家白浩东根据真实的实尾岛事件,创作了小说《实尾岛》。

2003年,韩国导演康佑硕,结合 历史 资料和《实尾岛》小说,创作出了电影《实尾岛》,引发了韩国 社会 的强烈反响。

2004年2月,韩国政府迫于民意和舆论压力,首度承认了这件尘封已久的事件,随后公布了敢死队的名单,公开了实尾岛事件的报告书,但相关档案仍然是绝密级。


与此同时,当年敢死队的家属们,与《实尾岛》制片公司和韩国政府打起了官司,要求制片公司道歉(电影中,敢死队全部来自犯罪分子,真实的情况是,敢死队中也有守法良民),要求韩国政府赔偿。

相比《实尾岛》电影本身而言,影片背后的 历史 极其后续,也同样精彩。

如今,《实尾岛》电影上映了18年,实尾岛事件过去了50年,影片、影评以及相关文章,大家可能都看腻了。

今天说点不一样的——从冷战大背景看实尾岛事件。




01

电影《实尾岛》,是在 历史 事件的基础上二次创作的,剧情与 历史 事件有出入。

影片的前言对此作了说明:“本片取材自1968年的实尾岛第684部队。由于该小队的确切资料仍未被公开,本片对该小队的细节描写,包括队员背景等,皆为编导的创作。”

因此,有必要简单说说 历史 上的实尾岛事件。

1968年1月21日,来自半岛北方的31名突击队员,越过三八线进入汉城,企图潜入青瓦台,刺杀韩国总统朴正熙。


行进过程中,刺杀行动被发现,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一名叫金新朝的突击队员被俘虏,并交代了整个行动计划。


朴正熙震怒不已,指示中央情报部长金炯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月,中央情报部和韩国军方,在实尾岛(位于仁川外海)秘密组建了“684派北部队”(得名于1968年4月),成员也是31人。

“684派北部队”的成员很复杂,有流氓、小偷、犯人,也有马拉松选手、马戏团表演者、武术精湛者,他们是被招聘而来的,而非电影中所说的立功赎罪。

在实尾岛,队员们接受了魔鬼式的训练,战斗技能几乎达到了人类的极限。期间,有7人因各种原因而死亡。


1968年7月后(具体时间不明),训练完成,中央情报部命令从“684派北部队”中,选拔一出个9人分小队,执行任务。

其计划是从白翎岛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乘坐氢气飞艇抵达平壤上空,刺杀金。

小分队登上飞艇后,最新命令来了:终止行动,等待命令。

小分队在白翎岛徘徊了一个月左右,还是没有新的命令,回到了实尾岛。

终止命令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反对,根本原因,是南北紧张关系逐渐缓和,和平曙光来了。

不需要刺杀,自然也就不需要“684派北部队”了。


呆在实尾岛的“684派北部队”,成了一颗弃子,应得的津贴要么少发,要么被中间部门贪污,待遇大不如前,目标已经撤销,但训练依然残酷,队员们觉得长此以往都会被折磨死,不满情绪蔓延。

1971年8月23日,“684派北部队”暴动了,他们杀死岛上的教官和警卫(没杀完,损失了1名队员),乘船在仁川登陆,劫持一辆公共 汽车 ,欲冲向青瓦台,向政府讨个说法。

韩国政府调集大批军警,围追堵截,在首尔特别市-永登浦区-大方洞-柳韩洋行大楼前,包围了他们,双方展开激烈枪战。


期间,4名队员弃车逃走(很快被抓,判处死刑),陷入绝境的19名队员,引爆手雷自杀。

韩国政府混淆视听,称他们是朝鲜渗透过来的游击队,为了避免朝鲜不满,随后又改口称其为“军管理特殊犯”暴动。

暴动发生后,“684派北部队”的信息被人为消除了,就像他们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在朴正熙、全斗焕时代,韩国媒体受政府控制,没有人敢追求真相。


此后,实尾岛事件成了禁区。



02

在实尾岛事件中,两件大事推动着整个事件的发展:一是北方发动1.21青瓦台袭击事件,南方为了报复,组建了“684派北部队”;二是南北缓和,南方终止了刺杀行动,间接导致“684派北部队”暴动、毁灭。

可以看出,不管是北方袭击南方,还是南方袭击北方,双方行为,取决于双方的关系——紧张的时候,相互攻击,缓和的时候,相互克制。

问题来了:南北关系好与不好,取决什么?是随机的,还是另有讲究?

在冷战背景下,半岛南北关系的变化,取决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50年代,以及60年上半期,朝鲜还比较温和,想用和平方式,实现半岛统一。

朝鲜战争后,朝鲜在大国的援助下,很快恢复了战争创伤,各种建设稳步推进,欣欣向荣。


相反,韩国动荡不安,经济疲敝,是绝对的贫穷落后国家。虽有美国援助,但烂泥扶不上墙。

两相对比,韩国相形见绌。

民众不会真的相信各种口号,他们往往用脚投票,走向生活水平更高的地方。

此时朝鲜的 社会 经济成就,更能吸引民众,统一的话,民心必定会倒向北方。

除了自信之外,朝鲜选择和平统一还有外部原因。

当时美国没有卷入别的战争,它有充分精力,来应对半岛发生的各种危机,朝鲜无隙可趁。

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时代,推行“三和一少”的方针,大唱缓和调子,减少了对朝武器援助。

没有苏联支持,美国又严阵以待,朝鲜想动武也不可能。


到1965年前后,事情起了变化。

自1961年朴正熙政变后,韩国结束了政治动荡的局面,经济走上了正轨,随着“一五计划”全面铺开,韩国经济开始起飞。

与此同时,美国为了增强韩国的军力,提出了对韩5年军事援助方案,计划每年向韩国提供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意味着韩国军队将获得大批美军先进装备。

不仅如此,美国还大力撮合韩日邦交正常化,加紧在韩国部署各种先进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所期望的和平统一,无法实现。

显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国经济、军事迅速发展,朝鲜的相对优势一天天消失,等到韩国赶上或者超过朝鲜,朝鲜就会很被动。


另一方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无暇顾及半岛,这为朝鲜搞事提供了一个机会。

而北越的抗美统一斗争,也大大刺激了朝鲜的战斗欲望——同样南北分裂,北越敢打,北韩为什么不行?

此外,1964年中国成功试爆了原子弹,勃列日涅夫取代赫鲁晓夫,加大了对朝鲜的军事援助,提供了苏式潜艇、导弹艇、坦克、雷达、地空导弹、米格-21等等,这两件事给了金很大的底气。

种种因素交织、叠加,使得朝鲜一改之前的温和态度,开始变得激烈、好斗。




02

朝鲜的策略是一面大力援助北越,一面加速推动南朝鲜革命。

韩国派兵援助南越,朝鲜自然要援助北越,这很好理解。

重点说说推动南朝鲜革命。

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大国支持它,但并不支持它发动战争,这是两码事),大规模的南下入侵不可行。

朝鲜想到的办法是,以游击战的方式,对韩国进行渗透和打击——渗透成功,就建立根据地,形成像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那样的局面。渗透不成功,可以制造紧张感和压迫感,动摇韩国的军心士气,促使朴正熙政府垮台。



韩国在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可能减少甚至撤回派驻越南的军队,这会减轻北越的压力,同时,也会造成美国和韩国的不和——美国认为,北边的挑衅对韩国构不成成真正的威胁,韩国应该加强反渗透能力,反对韩国从越南撤军。

挑衅韩国,必然激怒韩国,朴正熙一贯对朝强硬,很可能会反击,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不会支持朴正熙反击,这又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美韩不和,同盟关系削弱,驻韩美军可能会撤离,投入越南战场。到时候,北方单挑韩国,胜券在握。

从1966年10月开始,南北武装冲突次数激增,短短两个月,交火事件的次数,就赶上了自1953年停战以来的总数。


打冷枪,扒营房,摸哨卡,炸军卡、炮艇,成了常态,激烈的时候,双方还会相互炮击。

在前线制造紧张的同时,北方还从军队中挑选精英士兵,组建突击队,进行特训后,派往南方从事游击战争。

这些人渗透到韩国后,到处搞袭击,煽动民众起来革命。仅1967年,突击队就与韩国军警发生了至少215起武装冲突,200多名突击队员被打死。

1968年是冲突最激烈的一年。青瓦台事件,“普韦布洛号”事件,以及武装入侵蔚珍-三陟事件,都是这一年发生的。一年下来,韩国共逮捕了1245名突击队员。


这种冲突和对抗,是这一时期的大势,青瓦台事件,实尾岛事件,都只是其中一个点。

光看一个点,只是知其然,联系起来看,探究背后的原因、发展脉络,才是知其所以然。



03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行动终止?

青瓦台事件发生后,朴正熙立即召见美国驻韩大使波特,要求美国支持韩国发动报复行动。然而,波特表示,美国不愿半岛发生战争,拒绝支持韩国,此举令朴正熙大失所望。

当时,韩国军队的指挥权在联合国军手里,美国不点头,朴正熙无法调动军队反击,所以只能秘密组建敢死队,玩些小动作。


青瓦台事件发生两天后,“普韦布洛号”事件爆发,朴正熙认为必须强硬反击,否则北方会得寸进尺。

与对青瓦台事件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为解决“普韦布洛”号危机,竭尽所能——这关乎80多名美国人质。

期间,美国却抛开韩国,与朝鲜展开谈判,朴正熙要求把青瓦台事件纳入谈判,美军直接拒绝,为了避免激怒朝鲜,美国还一再警告朴正熙: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单方面攻击朝鲜。

为了安抚朴正熙,美国做出了其他方面的让步,如加大对韩国的援助力度,扩大韩国军队的自主权等等。

拿到好处后,朴正熙向美国特使万斯承诺:韩国不会因青瓦台事件和“普韦布洛号”事件而采取报复行动,即使因别的挑衅而发动报复,也会在事前与美国协商。


朴正熙承诺,发生在2月,组建“684派北部队”发生在4月,由此可见,朴正熙并没有被美国人说服。

报复不报复,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但报复的准备工作不能停,所以中央情报部还在秘密训练“684派北部队”。

“普韦布洛”号危机从1月持续到了11月,几乎贯穿整个1968年。

在实尾岛事件中,“684派北部队”收到终止行动命令,是在7月之后,当时“普韦布洛号”危机还未解决,双方围绕“另签”展开了激烈舌战,谈判进入最关键时期。

这个时候,如果“684派北部队”去平壤搞个事,会造成什么后果?

朴正熙当然明白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终止了命令。


以上是直接原因。

当然,电影没有表现这一点,只说南北关系缓和,所以停止了行动。



04

从1968年11月“普韦布洛”号危机解除,到1971年8月“684派北部队”暴动,这中间有将近3年的时间,为什么朴正熙始终没有动用“684派北部队”呢?

因为国际局势变化了。

1969年1月,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高唱东西方缓和,释放了美国全球战略收缩的信号。第二年,尼克松单方面决定削减2万驻韩美军,还把驻扎在三八线附近的美军第二师后撤,代之以韩国军队放在最前沿。

不仅如此,美国还建议韩国与朝鲜展开对话。

韩国对此很不满,觉得美国正在逐渐抛弃自己,美国的保护伞不靠谱。


东方阵营里,中苏关系恶化到了顶点,爆发了一系列边境冲突,双方都视对方为最严重的威胁,进而双双开始缓和与美国的关系,都不支持朝鲜的强硬行为。

尤其是苏联,一再暗示对朝鲜“擅自行动”和“过激行为”表示不满。

另一方面,朝鲜过去几年推行的强硬政策,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朴正熙政府不仅没有垮台,反而更加强大,美韩联盟也没有瓦解。这迫使朝鲜再度调整政策。

此时,韩国的国力已经赶上来了,南北双方总体军力基本平衡,在没有外部大国的支持下,双方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方。


南北双方背后的大国,都不支持半岛冲突,且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吃不掉对方。

再激烈对抗下去,不仅没有必要,反而会激怒背后的大国。

在这种情况下,和,才是大势所趋。

自1969年8月击落美军直升机、俘虏美军飞行员之后,朝鲜明显减少了越界挑衅行为。1970年6月,朝鲜再次提出了和平-统一的的主张。

朝鲜释放缓和信号后,朴正熙很快做出反应,发表了南北对话、和平-统一宣言。

1971年8月6日,金表示愿意与南朝鲜所有政党、 社会 团体、个人进行接触。

12日,韩国红十字会提议与朝鲜红十字会举行会谈,解决离散家属通邮、见面等问题。这个提议,获得了朴正熙的首肯,也获得了北边的响应。


8月20日,南北方红十字会代表在板门店初步接触。

在这关键时候,任何影响南北和谈的因素,都要服从大局,“684派北部队”成了不安定因素。


3天后,“684派北部队”暴动。

在电影《实尾岛》中,韩国中央情报局命令负责人处理掉“684派北部队”,部队因此暴动。

在真实的 历史 中,有没有这个命令,不得而知。


不过,处理掉他们,符合韩国政府利益,逻辑上也讲得通。



05

“684派北部队”是一个牺牲品,他们身不由己。

其实,韩国何尝不是一个牺牲品,在大国角逐的棋局中,它一样身不由己。

半岛上的那些小事,只是两大阵营全球对抗的一个投影,南北双方是进是退,取决于大势。

什么是大势?


大国多方较量的结果,决定着世界政治走向,这个走向就是大势,小国只能顺势而为。



【参考资料】

《韩国政治事件电影研究》

《1960年代中后期朝鲜半岛危机研究》

《1968年: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与美韩信任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朝韩关系的缓和及其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