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的感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刚才在朋友圈,发现文友小牧转发的“水滴筹”,立刻心生感动,留言:“善心可贵!”
留完言觉得不能光说空话,于是打开链接,捐了十元,然后转发了链接。
以前经常给“爱心筹”、“水滴筹”等平台捐款,数额不多,每次十元钱。只要朋友圈有人发筹款链接,我都会支持,成为一种习惯。
给写作者打赏也是我的习惯,因为我认为每个写作者都不容易,都很高尚,都应该得到支持。
中打赏的风气不浓厚,许多文章点赞留言的人很多,可是往往没有一个人打赏,于是我就填补空缺,一般就是五元。
当然支持我的朋友也不少。有的朋友一次打赏一二百元,我把这些资金都用于对写作者的鼓励。
有些刚入的写作者得到我的二元或者五元的鼓励,往往受宠若惊,很兴奋激动。许多人喜欢点赞,我不善于点赞和留言,更多用打赏的方式鼓励别人。
关于捐款,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捐有捐的理由,不捐也有不捐的借口。往往不捐的人似乎比捐的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理由充分。
其实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当我们内心善良大方时,就会发现别人的博爱和慷慨。
经常怀疑别人,经常看到世界的冷漠和虚伪,根源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真诚和美好泯灭了。
“得”和“舍”是同时发生的。在我们布施的当下,就会感觉自己的拥有和富足。
感觉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真的缺乏钱财,而是没有布施的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喜欢做慈善的人一般心理比较健康,更容易感觉快乐和幸福。古人说:“美意延年。”心灵美是长寿之道。
年轻时候,我就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害别人就是害自己,然后身体力行,从小事情做起。
二十多年前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日行一善是改造命运的最佳武器》。十五年前开始学佛,布施曾经达到着魔和极致,把藏书都捐完了,每天去超市给捐款箱投钱,有时投几元,有时几百元。当然现在也没有变成富人,但是对钱财的执着减轻了许多。
学佛以后没有求过佛菩萨,宁愿自己做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尽自己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
经常做善事的结果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好人,到哪里都没有恐惧,不用防别人,所谓得道多助。
抱怨社会不好,抱怨遇不到好人好事,其实是自己没有做一个好人,没有经常做好事。
留完言觉得不能光说空话,于是打开链接,捐了十元,然后转发了链接。
以前经常给“爱心筹”、“水滴筹”等平台捐款,数额不多,每次十元钱。只要朋友圈有人发筹款链接,我都会支持,成为一种习惯。
给写作者打赏也是我的习惯,因为我认为每个写作者都不容易,都很高尚,都应该得到支持。
中打赏的风气不浓厚,许多文章点赞留言的人很多,可是往往没有一个人打赏,于是我就填补空缺,一般就是五元。
当然支持我的朋友也不少。有的朋友一次打赏一二百元,我把这些资金都用于对写作者的鼓励。
有些刚入的写作者得到我的二元或者五元的鼓励,往往受宠若惊,很兴奋激动。许多人喜欢点赞,我不善于点赞和留言,更多用打赏的方式鼓励别人。
关于捐款,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捐有捐的理由,不捐也有不捐的借口。往往不捐的人似乎比捐的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理由充分。
其实世界就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当我们内心善良大方时,就会发现别人的博爱和慷慨。
经常怀疑别人,经常看到世界的冷漠和虚伪,根源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真诚和美好泯灭了。
“得”和“舍”是同时发生的。在我们布施的当下,就会感觉自己的拥有和富足。
感觉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真的缺乏钱财,而是没有布施的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喜欢做慈善的人一般心理比较健康,更容易感觉快乐和幸福。古人说:“美意延年。”心灵美是长寿之道。
年轻时候,我就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害别人就是害自己,然后身体力行,从小事情做起。
二十多年前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日行一善是改造命运的最佳武器》。十五年前开始学佛,布施曾经达到着魔和极致,把藏书都捐完了,每天去超市给捐款箱投钱,有时投几元,有时几百元。当然现在也没有变成富人,但是对钱财的执着减轻了许多。
学佛以后没有求过佛菩萨,宁愿自己做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尽自己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
经常做善事的结果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发现好人,到哪里都没有恐惧,不用防别人,所谓得道多助。
抱怨社会不好,抱怨遇不到好人好事,其实是自己没有做一个好人,没有经常做好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