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生》究竟表达了什么?

 我来答
我心赏月光华s

2022-04-09 · 超过2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万
展开全部

如果我是高加林,依然不知道如何选择。造化弄人,到头来一切回归原点,高加林还是那个高加林,可是他该爱的人,他真爱的人,却永远失去了呀。
决定我们生活的是我们的选择。再美的彩虹桥也会消失,而生活却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生活戏弄了他一圈之后又转回原点。农民,或者社员,都不过是这场闹剧的短暂情节,他也许还会回去当老师,可是丢失的,却是这场闹剧带给他最大的恩赐。巧珍,是一块金子。
也许每个女人心里都活着一个巧珍,她或许自卑,却依然满藏热烈而细腻纯真的感情。她对加林全部的付出和理解是基于那浓烈的无法自拔的纯粹的感情。无论是他在所谓的成功与失败,风光与落魄之间怎样挣扎徘徊,她单纯的心思,她与生俱来的对爱人的洞察力,她真心实意的感情,都会驱使她去接受那些,无论她是否有所担心,但是却能让爱人快乐的选择。比如,放他高飞,比如给他自由。
也许每个女心里都有这样一个黄亚萍,她们通晓风月,娇生惯养,清高幼稚,又时而现实俗气。现实可以击败她们的爱情,却也可以唤起她们的爱情。追求看得到的利益,就好比是克南门当户对真心实意触手可及的爱与关心,却又无法忽视疯狂而热烈的感情突如其来的转机。可以现实,却终于还是会在爱情面前变得盲目,再任性的女孩子,有时也会妥协到难以置信的地步。没有命运对高加林的这番折腾,亚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为了挽回而说出"放弃一切,去做农民"这样的话吧。没有这番折腾,嫁给爱她的克南,本来就是最好的选择。女人的爱是可以培养的。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我想这也适合我现在的心境。

忽染于湫
2022-03-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65
展开全部
《人生》讲述了渴望到城市发展的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在如愿到城里工作后抛弃未婚妻,却最终失去一切的故事。《人生》曾经轰动全国,反响热烈,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带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思考和生活感悟呢?作为爱好者的我大致从几个方面简单谈谈。
首先,了解《人生》的创作背景。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重大事件之一。解放思想,打开了闭锁几十年的国门,实现了对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典型的有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和建立经济特区。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我国户籍制度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和城乡差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风气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路遥着眼于当下社会,以点带面,以“小我”表现“大我”,在《人生》中塑造了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知识青年形象,他们游走于“城乡交叉地带”,敢于和运命抗争,在追逐梦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困惑、无奈,以及作者提出了青年的抉择问题等等。路遥意识到题材的重要性,必须经过理性的过滤和思想的关照,才可能揭示广阔的意蕴和深邃的哲理。他现实主义的表达主题和超前意识的寻求突破,让亿万的青年产生强烈共鸣;高加林们的故事激励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晴天便好0K

2022-04-09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6.3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6767万
展开全部
你好,《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作品,讲述了农村出身的知识青年高加林,几经起落,最后丢失爱情、也没了事业的悲剧故事。

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由于商品经济的活跃,打破了农村的保守,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来说,城市充满了机遇和诱惑。与之而来的城乡差距、乡下人在城市人面前低人一等的现象,也日益加剧。

路遥作为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深刻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人生》针对农村知识青年应该如何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对待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在困难面前,不丧失自我,不被自卑所累,积极地勇往直前。

高加林虽然生于农村,但他却有一颗“城市心”。他不愿被命运束缚,终身困在村子里,所以他努力学习,期盼有天能出人头地。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高考失败后,高加林成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本想着努力工作,争取转正成为正式的教师,却没想到半路被顶替,连最后的“希望”都丢了。

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会记得给你打开一扇窗。高加林低谷的时候,刘巧珍带着一颗爱慕的心,悄悄靠近了失意的他。刘巧珍是高家村生意人刘立本的二女儿,她真诚、善良、热爱劳动,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却十分羡慕和尊敬有文化的人。

虽然刘巧珍温暖了落寞的高加林,但却无法让高加林,从事业无望的悲哀中走出来。因为埋藏在高加林心里,那颗“自我实现”的火苗,始终没有被浇灭。马斯洛在人类的需求层次论中,曾提到:人类最终都是想要实现自我的。

高加林作为村里唯一一位有真才实学的青年,对未来抱有期待,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其实就是他实现自我的一种表现。他大胆净化水井;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刘巧珍自由恋爱。用实际行动,一路向前追着理想奔跑,却越跑越对自己能否到达“终点”,而感到恐慌。

所以,当他可以利用叔父的关系,进入城市做通讯干事时;当他为了知识青年黄亚萍,抛弃农村女子刘巧珍时,他忘记了最初那个正直的自己,在膨胀的欲望中,丧失了自己。然而,“不正当”的工作机会、“不纯粹”的恋爱关系,就像小孩子吹的泡泡,一击就碎。

出于一种身份上的焦虑,高加林担心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所以他丧失了自我,变得势利、浮躁。但讽刺的是,他却并未得偿所愿,反倒加速了人生的悲剧,同时失去了爱情和事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可爱的zhanmusi
高能答主

2022-04-09 · 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511万
展开全部
《人生》就是在城市的场景中展开,似乎一切都处于城市的控制下,甚至乡下人天生就应该在城里人面前低人一等。这种强烈的等级观念、城乡差异在小说中被强化。
当路遥年轻时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乡村时,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城市生活对于像他那样的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一种双重的刺激,不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路遥思考并理解了这一现象,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而来的种种冲击中,他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选择。
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并对新中国的文学成就进行了一翻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某种脸谱化的倾向,正如儿童眼中将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简单分为“好人”和“坏蛋“,而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多变的,绝对不能将复杂的人性这样简单的划分,这种思考体现在《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身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纷飞流芳

2022-04-09 · TA获得超过8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87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路遥的巜人生》表达下乡青年在农村收获婚姻家庭,但又向往城市生活回到城市,抛弃乡下妻子,到最后什么都没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