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看词汇教学的误区

 我来答
顺心还婉顺的君子兰5882
2022-06-21 · TA获得超过55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2万
展开全部
    英语教学中常存在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第二语言”和“外语”。从狭义上讲,对语言学习者而言,在目标语言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叫做第二语言,而在非目标语言环境下学习的非本族语叫做外语。(2015,余美根)绝大多数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在非目标语言环境下学习的,所以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属于TEFL(外语教学法)的范畴。

    随着课改的推进,大量西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涌入中国,很遗憾的是,它们大多属于TESL(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范畴。如果我们不加区别地照搬照套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以下以一节优质课视频为案例来分析。这节课来自于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模块第二单元。文本是介绍来自不同地方的几种动物。下面是读前单词教学的实录。

    师:We live in(on) the earth, but(and) some other things live here, too. Let's listen and tell me what are they(they are).

    (播放动物叫声)

    师:What can you hear?

    生:(沉默)

    师:Hands up!

    生1:Animals.

    师: What animals?

    生1:lions,tigers,bears, birds...

    生2:wolf, monkey...

    师:(展示不同的动物图片)Do you know these animals? Show us.

    生:在互动白板上点击老师提到的动物。

    师:教师给出信息,学生猜测动物。

    ……

    从这段教学实录我们能看出,教师的意图是通过听声音,辨别动物。从学生的沉默来看,他们在心里想说的是“能用中文吗?” 幸运的是,有两个学生可能参加过课外辅导班什么的,顺利救了老师的场。

    如果用同样的方式问英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会很轻松说出动物的名称。因为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已经会说出动物的名称,可能还不会拼写。如果用同样的方式问香港地区,新加坡,或者在美国读书的外国移民的孩子,他们或许也能部分说出动物的名称。因为他们从电视,广播,日常交际中经常听到这些名称。但是以同样的问题问刚接触这些词汇的中国学生,得到的只能是沉默。以上代表语言学习的三种情况:母语,第二语言,外语。前两种情况都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供学习者不断反馈和矫正自己的语言。而在外语教学环境下这种输入是严重不足的,这就需要在课堂通过大量的语言交互活动和课下模拟语言环境不断地提升语言能力。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克拉申(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按Krashen的习得-学习假说,语言的”习得“是在 注重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 ,而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只能起监控或编辑作用,不能 产生真正的语言能力。 当然现在也有语言学家认为,有些课堂学习的知识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也能变成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即从“学习”的知识转化为“习得”的知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最后无法应付简单的日常对话。因为十几年的课堂学习不能产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只有适度足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能形成语言能力(Krashen输入假说)。而少数课堂中走出来的语言高手,正是通过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获得的。

      再回到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无非包括“音、形、义,用”  几方面。自然状态下,我们是先听到词汇的读音,然后通过多次的读音与意义发生联系从而建立了意义的概念。儿童学习新的词汇就是这个过程。婴儿一开始并不会叫“妈妈”。但是爸爸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示范,终于有一天,孩子无意识地让自己的嘴唇完成了一次开合运动,发出了若有若无的“mama"的音,父母喜出望外。孩子不知所以,但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现,只要一发出”mama“的声音,有一个人会格外兴奋,她就是”妈妈“。声音和意义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连接。

    从语言习得的过程来说,也大概如此。还是以我曾经讲过的bamboo的例子来讲。

    第一步:呈现图片,教师描述”Pandas like eating bamboo".此时并不呈现单词,但是学生自然可以把bamboo的读音与竹子的意义连接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大声说两遍,加深印象。

    第二步:呈现图片2,教师引导,“There are many ______."大部分学生会脱口而出"bamboo(s)",教师强化bamboos,并呈现单词。此时可以跟读、拼读。到此”音、形、义“发生了完整的连接。

    第三步,继续在语境中完成口头练习,通过"a bamboo basket"和”There are many bamboos"强化了bamboo在不同语境的使用。到此完成了“bamboo”教学的全部过程。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忽略了第一步,即语音和意义连接的过程。这对母语学习者或者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有老师忽略的第三步,这就缺少语言迁移的过程。

    也有人会认为,一个单词费这么大事,太麻烦了,给一个单词表,反复带读不就行了吗?但是不要忘了Krashen的理论,语言只有在注重意义层次的自然交际中习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