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决定你的大脑适合什么工作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7-24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3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4万
展开全部
选自:《慢一点也没关系》

译者:常江涵、许楚琪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需要创造性、充满激情、感同身受地参与其中。幸运的是,人人都有大脑离线网络。但人类本身作为独立个体也非常重要。比如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开放还是保守。

大家在礼堂听讲。有人做笔记,有人认真观察,有人很无聊或在讨论其他话题,有人不耐烦,还有人想要尽快发言。个体反应不一而足。但人们研究发现,各类人格中总包含五个最基本因素。

1. 神经质与情绪稳定。

神经质的人容易怀疑自己、缺乏安全感、紧张、忧虑、脆弱或冲动。更易产生恐惧、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但他们非常擅于观察和团队合作。

情绪稳定的人冷静、自信、稳重。但缺点是觉得大脑离线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是懒惰的行为。

情绪稳定所在的脑区会对杏仁核产生影响。大脑中的杏仁核能让我们感知受到要挟并引发恐惧。产生这种恐惧不一定要真正经历事实,它也可能突然发作。就是所谓的“杏仁核劫持”,是一种恐惧反射,体现了人对微小刺激的情绪反应。有时所有刺激都可能会让人感到恐惧和不知所措。

杏仁核劫持一词来自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EQ:决定一生幸福与成就的永恒力量》一书,用于强调大脑中的旧脑结构会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有时甚至做出不恰当的反应。

但让大脑离线就像一剂良药,能让我们学会控制恐惧网络,让杏仁核不那么活跃。

2. 外向性与内向性。

人们是如何看待外界的?外向的人更注重外部世界,喜欢与人相处,喜欢付诸行动。他们健谈、有支配性、表现力强、情绪积极、开朗。

内向的人更注重内心世界。会有意识地寻求宁静与自己内心的平静,发挥内心蕴藏的能量。他们更善于分析,也更容易转换到离线网络。

一直到几年前,内向的人还常被人们低估。但现在人们的口风已经变了,内向的人更擅长离线,创造力卓越。但也比其他人更需要离线:长时间在线会让他们压力山大,焦头烂额。

比利时作家西奥·康柏诺尔(Theo Compernolle)将这一现象比作煤矿中的金丝雀。煤矿工人曾带着金丝雀一同下井。他们密切关注这只鸟,因为如果它呼吸出了问题,就说明矿道中有瓦斯气体。

内向的人就像是公司中的金丝雀,能够让我们看出一家公司究竟是哪儿出了什么问题。

3. 开放性。

体现了一个人是如何处理新信息、知识、感情、行动和价值观的。是否擅长学习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世界?有多想做新的事情?如何对待艺术和文化?

开放的人很容易离线,并能通过离线网络找到自己内心的能量。他们总觉得有东西需要学习,他们的优势是创新能力、想象力、好奇心。如果身边的革新不够快的话,他们甚至会显得有些叛逆。

他们也很有同理心,因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很有魅力。喜欢置身于别人的想法之中,能够和意见相左者相处融洽。擅于倾听不同的想法和理论。换句话说,这些人喜欢待在离线的世界里。

4. 严谨性。

体现了一个人对其任务的态度,包括可靠性、秩序感、结构感、守时性、注意力、毅力、目标性和业绩导向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特征,与在线网络有关。

严谨性活跃于大脑中擅长计算、抽象思考和解谜的区域。这还是一个有着逻辑和精准思维,充满工作截止日期的区域。我们可以用这块区域精准地执行任务,完善最细枝末节的工作。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严谨性有时会导致人们沉溺于完美主义,从而忽视离线网络。一直严谨下去也会很累。必须定期离线一会儿,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5. 宜人性。

指善良、真诚和慈悲等特性。宜人性高的人愿意相信他人,而这又是离线网络的特质。

没人百分百符合某个因素,大多介于两个极端之间。除人格差异外,还受到价值观、预期、态度、兴趣和喜好不同的影响。

雷内·迪克斯特拉(René Diekstra)在《个人保养》一书中,有一个比喻很有趣。

他把这些基本因素比作五种不同颜料。受遗传影响,这些颜色相互混合,形成各种色调。有的浓烈有的暗淡,当用混合色彩画画时,这幅画的基础就已经形成了。

然后,我们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涂一层薄薄的颜料图层,这就是教育和(积极或消极的)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对画作进行润色和修饰,相当于成人接受训练或治疗。但原有的颜色永远无法消除。悬挂画作的环境也非常重要。决定了这幅画会不会被当成艺术品。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却都要适应同一工作模式。表现都通过标准测试来衡量,这些测试很少或根本不会考虑到你的特质。

换句话说,人格因素没有特定的好坏。外向并不比内向好,一个内向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会比在另一些情况下做得更好。一个人现在的职场优势,也可能在几年后变成劣势。

我们为什么不根据人的特质来分配工作呢?那样得职业倦怠的人会大幅减少。如果那些适合离线的人不再成为累赘,而是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特质(例如创造力和利他主义)的话,公司经营和个人发展都会受益。

遗憾的是,招聘时没人考虑这些。经常看到一些公司总招同一类人,却还希望公司人才多元化。

★资深压力管理专家,专治各种压力过大。

最近,你有没有感觉过度焦虑、又忙又累、人际困扰、职业倦怠?你为什么总没有时间放松?为什么总害怕来不及?比利时社会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博士,同时又是统计学家和商业顾问。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致力于压力研究,依据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大数据统计和商界人士经验,结合20余年研究成果,研发出了这套专为快节奏内卷时代量身定制的高效工作手册和休息法则。

★科学教你平衡大脑,健康大脑才能更高效。

该书颠覆传统认知,用前沿神经科学揭秘大脑日常工作模式,生动通俗的为我们介绍了集中注意力的“在线大脑”和负责创意想象的“离线大脑”的分工和工作机理。告诉你让大脑保持平衡的重要性。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时常放缓节奏、放空自我的人,才更容易让“离线大脑”发挥效力,从而创意满满,灵活应变,问题迎刃而解,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0大要义、14个方法。“慢一点”反而更高效。

是什么主导着我们的行为?无聊与创造力的关系?职业倦怠了怎么办?如何减少生活中的慢性应激?书中精准总结了压力、疲惫的成因,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保持大脑健康与活力的10大基本要义。和高效睡眠、养成成长型思维方式、逆转消极、学会联想、寻找心流等14个进入离线大脑的方法。贴近生活,无需专业训练,即学即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改善熬夜、失眠、肥胖等亚健康状态。帮助人们远离心理“现代病”,改善人际关系,重拾创造力和同理心,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进度和生活质量。进而提升效率和品质。

无休止的工作,烦琐的家庭事务,电子产品中的信息爆炸……我们被裹挟着向前狂奔,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越来越少。于是,压力、焦虑和职业倦怠接踵而至,我们逐渐失去了同情心和创造力,甚至疏远了身边的人……

在这个快节奏的内卷时代,能够高效地休息放松至关重要。在20余年压力研究经验的支持下,比利时著名医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吕克·斯维宁博士指出,想要在每天激烈的竞争压力中生存下来,偶尔让我们的大脑处于离线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书给出了14个进入离线大脑的日常技巧,帮助我们以更科学、积极、平稳的方式处理压力,养成健康的用脑习惯,恢复活力和创造力,并最终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

吕克·斯维宁(Luc Swinnen):比利时保险医学和统计学家、社会心理治疗师、商业顾问。20世纪90年代起深度参与压力研究工作。遵循大脑功能规律并结合20余年经验,开发出了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已出版作品有《压力与倦怠问题的 101 个答案》《过度友好》《不要给倦怠机会》等。

常江涵: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荷兰语、英语译者,自由插画师。曾任根特大学语言中心翻译。译作有《隐形天赋》《情绪之书》。

许楚琪: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荷兰语专业,荷兰语、英语译者。曾接待比利时法兰德斯文化部部长、荷兰前文化参赞访华。参与接待荷兰首相马克·吕特访华工作。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接管人类的工作,它们从不疲倦、不休假、不罢工。但是,只要我们为大脑提供有效的休息,人类就可以通过情感和创造力将自己与机器人区分开。任何想要为自己的离线大脑创造良好环境的人,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必要的灵感。

——脑信息网络联合创始人 埃迪·范登布里勒

停顿,实际上会使你的前进更加充满活力、内涵丰富,方向也更清晰。它有助于我们坦然面对前方我们为之担忧、感到信心不足的一切。

——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 乔·卡巴金

当你放眼四周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大脑。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比尔·盖茨

如果你坐下来静静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有多焦躁。平静下来,心灵会产生更大的空间,让你注意到更多微妙的事情——这时候你的直觉开始发展,看事情更加透彻,也更能感受现实的环境。你的视界会极大地延伸,能看到之前看不到的东西。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