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
一、在句子中起起停顿作用的符号叫“点号”,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等。
1、顿号
顿号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是句子中最小的停顿。常用于罗列几种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几种事物。
例如:花园的花都开了,有大红的、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但是并列性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表达陈述对象“怎么样”或者“干什么”时,不能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例如:小红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2、逗号和句号
逗句是最常用的停顿符号,常常用于一句话没有说完时的一般性停顿,是一句话中较小的停顿。而句号则用于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了后的停顿。
例如: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杏花。青蛙从冬眠中醒来,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此句有两句话组成,前一句话说的是春天的植物变化,第二句说的是动物变化,所以两句说的意思不一样,因此头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用句号,而前后两个完整的句子的前后两部分共同表达一个意思,所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二、分清句子的语气,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同样是一句话说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语气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1、陈述语气
指语气平和,多用于对人、事、物的陈述,基本不带任何感情,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陈述语气。
例如: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2、疑问语气
句子里表现的意思是疑问,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疑问语气。
例如:你吃饭了吗?
3、感叹语气
当句子表示强烈的“喜、怒、哀、乐、惊”情感,且有时句子中间有“真”“多么”,句尾有语气词“啊”“呀”“啦”等表加强语气的词时,句尾要用“感叹号”,表达感叹语气。
例如: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扩展资料:
初中语文中标点符号的经典用法
1、冒号的提示范围
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写“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演说词等中。
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混合使用时,使用引号的方式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的话,也就是把别人的话或现成的语句照原样录下来。为了跟作者本人的话区别开来,直接引语要加引号。间接引语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仍是作者本人的话语,所以不必用引号。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直接引用,一半是间接引用的时候,仍是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
例如: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如下:
1、句号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2、问号
用于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用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3、感叹号
用于句子的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4、顿号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
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5、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分号时)之间的停顿。
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6、冒号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说”“例如”“证明”)之后,表示提示下文的。
表示总结上文。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