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要读诗词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28 · TA获得超过999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2万
展开全部
自学生时代之后,诗词似乎渐渐的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它不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难在繁忙的工作中有所露面,但这流传千年,传承着中国人情感、风骨、气度的珍宝,偶然映入眼帘时,却还是不禁会让我们沉静下来,有所触动。

删除

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宋词

尤记得电影《死亡诗社》里似乎有这样一段独白:我们之所以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精致有趣,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则是充满激情的。毋庸置疑,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盛行于宋代的又一种文学体裁。词与诗在体裁上有区别,并不等同。

词,又名“曲子词”,即歌词,是一种可以歌唱的音乐文学。它在唐朝时就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以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如今的“诗词”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的,但是在古时期,人类活动和人类审美活动刚刚萌芽的阶段,“诗歌”或许就是文学的全部。文学大家们无一不是出口成章、吟唱诗词为乐。只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今再说起诗词除了捧读书本,大概也就只能在综艺节目上娱乐一番了。

翻看这套《大美唐宋词千八百首》主要还是看中它的全,上中下三册集合了唐宋佳作一千八百余首,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李白《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然,全书也含多首其他佚名佳作,基本是可谓唐宋词大全了。书的装帧也是不得不提的,封面半掩式的结构和选用一幅梵高的《盛开的杏花》,可谓惊喜连连。

删除

梵高名作《盛开的杏花》

1889年5月8日至1890年5月16日,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的这一年时间里,创作量非常丰富,旺盛的创作精力犹如火山爆发,之后又异常宁静的自我休眠,这一年他创作了高达150多幅作品,发生过数次持续两周到一个月的病情发作,最后一次发作持续了两个月,在不发作的时候他平静而清醒,热情地投身于喜爱的绘画事业。

这一年的1月31日,他的侄子出生了,父母为了纪念他的教父叔叔文森特,取同名文森特·威廉姆·梵高。在得知小文森特的出生,又恰逢初春的到来,梵高感受到了生命的喜悦和复苏的力量。所以他创作了这张《盛开的杏花》作为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受洗礼物。

回到宋词自有的魅力上来,我们都知道,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以李清照、苏轼为代表。内容分别侧重儿女风情的柔婉之美和广阔视野的豪放叙事。豪放词派气象恢弘,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很开心近几年来诗词一类的著作还是在不断的涌现,并且愈加的完善和精美,这说明阅读美、欣赏美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和提高,温习古诗歌,享受语言之美。它会让你不苟且在现实的无奈,还憧憬着美好和远方。

不断翻读你会发现:

一、读词,提高语言文字能力,领略说话的“艺术”

我们的孔圣人也说过的:“不读诗,无以言”,如果没有读过背过诗,语言表达就会非常贫乏。什么都是只会用“好、棒、卧槽”等苍白的字眼来描述,久而久之,我们就失去了对生活质感的感受力和描述能力!

有位朋友的话说的好,“心灵的土壤不被古典的美好占领,或许就会被杂草占领。”

二、能提高观察、想象,以及了解自己的能力

观察和想象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诗词我们也可以非常直观和从情感上的引起某种共鸣,又因为词的表达都是极为精简和有力的,在阅读欣赏的时候是可以由此聚焦于观察和发散式的想象。

三、歌以咏志,寻求内心的清净

...  ...

从古至今,我们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所传达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词语形容。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结尾时的总结说: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体会到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那是你们所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

即为此,我们值得再读它千百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