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才是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720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1万
展开全部
前言:

《断舍离》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写道: 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执着和迷恋。 梳理了 立足当下和自我,思考和物品之间 的关系,并延伸到 人际、婚恋、事业、家庭、时间等领域 ,清除闭塞感,用 新陈代谢的方式来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轻盈。 告诉我们在生活中, 要学会放下,学会选择,才能去拥抱新的生活。

作者山下英子对它的解释是:

简单来说,“断舍离”就是对自己的 生活和心态做减法 , 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 。

“断舍离”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整理,更是一种 简化的生活方式 。

[”就像网上有句话说的一样:“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一边感叹“东西难收拾”,一边视若无堵

海量物品、信息充斥生活空间

因为与家人价值观不同过度焦虑而郁闷

“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

执着过往型口头禅: 真可惜呀

逃避现实型: 真麻烦

忧虑未来型: 总会用上的

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 “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

“棘轮效应”: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一开始想要的只是很少的一点东西,得到之后就会开始想要更多…

真实举例事件:

总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重新梳理日常整理5大原则:

断绝繁杂

舍弃重负

离:脱离杂念

要想的开,才放得下

放下身段,安稳前行

总结:“生活中在意越多,心理负担就越重”

生活不简单,但尽量简单地过。

他说:“每个人快乐的定义不同,别人或许是赚很多钱,开名车,打高尔夫球……而我的快乐来自于平淡和简单,生活没病没痛。”

当你走过了人生的大半段路后,回头看看就会发现,不管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是一日三餐,最多也只能住一间房子,睡一张床。

反而是过多的物质,成了我们在追求幸福路上难以舍弃的负担。

简单的生活

简单的圈子

周围的环境、还有身边的人,是改变不了的

团队氛围不可控,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适当给自己减负

先从心里先做到放松

再让自己身体轻松

与人相处要掌握距离和节奏

任何关系靠的太近都是一场灾害

父母与子女 之间,亦师亦友,慈爱而不包办。”

夫妻之间 ,给彼此留点空间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了一个“ 浆糊逻辑” 的概念。

所谓“浆糊逻辑”,指的是一种粘稠的人际关系,就像浆糊一样,混乱一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

如果采用“浆糊逻辑”来生活,就会使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最终导致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与“浆糊逻辑”相对应的是 “边界意识 ”,也就是 “界限感” ,简单理解就是: 我是我,你是你,我的事儿是我的事儿,你的事儿是你的事儿。

只有避开“浆糊逻辑”, 强化“边界意识” ,做到 熟不逾矩 ,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持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