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咨询的时候,想哭却总不敢哭,怎么办好?
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强调的是自我的心理和身体体验,以自我为核心所发展出来的感受。
就像是照镜子,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在妈妈这面镜子中照见的是欢迎与照料,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的感受是可以的,他是受欢迎的。并且,他没有在照镜子的时候,失去自己最核心的东西——他的感受。相反,假若孩子经常照见的是冷漠与攻击,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他的感受是不可以有的。并且,镜子中的冷漠与攻击会给带来冲击,长大后得学习如何化解这些冲击。我想到小时候我一哭,母亲就会严厉的训斥,随着年龄更不敢哭。
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害怕因为自己的哭泣会失去朋友亲人。
长大后,我们会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也一直根植在大脑中,甚至我们都觉察不到。这些看法大多是自己依据别人的反应,或是并不客观的事实而形成的模式。我不敢在父母面前哭,好朋友面前哭,甚至在亲密关系里哭,我觉得自己一哭会给他人压力和负担。总觉得,如果表达情绪和需求,就是在给他们添麻烦。我会自责自己。
我觉察自己还是停留在小时候的关系里,其实生活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小时候不敢哭,长大后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为别人而活,而且活得很累。也许我内心极度的自卑,平常说话做事都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候明明没做错什么事情,还是会觉得心里很不安。
习惯所有的委屈,都得独自消化。
消化的不仅是委屈,还有藏着委屈背后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就是小时候的感觉。被忽视后觉得自己不重要,我的存在也不重要。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也慢慢找到原因。也开始觉得哭泣是情绪的正常反应,现在和朋友交谈的时候触碰到我的心,泪水让它自然流淌,接纳和允许自己。
日本作家太宰治有句话,印象深刻:“我的一生充满羞耻。我甚至都猜不出正常人的生活该是什么样的。”羞耻,是渴望得到爱,但又害怕得不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