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针灸疼不疼?
针灸治疗面瘫效果是非常不错的,同时最好配合着按摩、热敷、艾灸等方法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着活血化瘀的药物和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面瘫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也要避免受凉、感冒和感染,避免凉水洗头、洗脸,这样都是可以让患有面瘫疾病的患者能够快速的恢复。
患有面瘫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习惯当中,一定要保持一个作息时间有规律,饮食要合理,这样都是可以让患有面瘫疾病的患者快速的恢复,也是可以避免疾病加重的。
针灸需要扎在身体的里面,皮肤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后是会有疼痛感,其次是进到皮下组织,刺激血管神经和神经会有疼痛、麻木、酸胀的感觉,一般专业的中医针灸师针刺的速度都非常快,疼痛都比较轻微,疼痛敏感的病人也能够忍受。
面瘫的患者面神经出现障碍,面部的肌肉感觉有异常,一般感觉是迟钝的,如果患者有明显的疼痛的感觉,说明面部肌肉和神经在恢复。
一般来说随着面瘫症状的改善,最开始的无痛感,实际上是痛觉减退,会逐渐随着恢复,这个痛觉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就会觉得像蚊子叮一下的疼痛,没有剧烈的疼痛。如果选用合适的针具、合适的操作手段的话,面瘫不论是什么情况下,它都会有微微的痛感,但是这种痛感是人可以承受的。轻微面瘫做针灸是不会感觉到太明显的疼痛。面瘫是属于面部的神经麻痹导致的,所以用针灸的方法效果是非常好的,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建议除了针灸以外还可以配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片来一起治疗,在治疗的期间不要长时间的熬夜,要注意身体的保暖。
每个人对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针灸的时候只是刺入皮肤那一刻疼痛,进入皮肤后就不会有疼痛感,只会有一些酸、麻、胀等感觉,都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
资料拓展
面瘫是指面部肌肉丧失运动功能,出现表情肌瘫痪。临床中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1.中枢性面瘫
通常是一侧皮质核束或者中央前回下部受损,导致病灶对侧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症状,而皱眉、闭眼不受影响。一般恢复较快,多见于脑血管疾病。
2.周围性面瘫
是指面神经核或者核以下的面神经受损,导致病变侧的面肌瘫痪,出现不能皱眉毛、闭眼、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症状。通常恢复缓慢,多见于面神经炎。
治疗方法
治疗面瘫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中医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物理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微波、超短波、红外线以及激光等方式帮助改善症状。这此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神经电活动,延缓肌肉萎缩的发展。
2.中医疗法,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给予治疗,在患者的病情恢复期,对患侧对侧合谷穴进行针灸,面部的针灸穴位可以选阳白、地仓、太阳等穴位,注意要去专业的中医院进行针灸,对于症较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3.如果患者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于病毒感染造成的,可以应用抗病毒的药物,配合营养神经的药物,以及维生素B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给予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而营养神经的药物可以应用甲钴胺。同时还要采用滴眼药水、带眼罩等方式,帮助预防结膜炎和保护暴露的角膜。
4.面瘫患者经过保守治疗超过3个月没有改善症状时,可以选择外科手术的方式给予治疗。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
针灸产生疼痛的原因:
1.进入皮肤时疼痛,因进针不够快速,针尖在进入皮肤时会刺激人体神经末梢的感受器,致使人感到疼痛。
原因有二:
一、医者手法不到位。
二、针具不够锐利,或带有倒刺(如今少见,因多为一次性针具)
2.针具进入人体时,病人感觉疼痛。
一、针刺到血管膜壁或肌肉的感觉神经末梢,强烈刺激致使病人觉疼痛,此时若减缓刺激,稍作调整,可使病人自觉症状消失。
二、针刺时,有酸麻重胀等“针感”,而每个人大脑判定疼痛的程度不同,所以造成各种不同的感觉,酸麻重胀,都是疼痛的表现,病人对其承受力不够则引起疼痛保护机制。
3.针具拔出时,经过皮肤,引起的疼痛与第一条相同。拔出后引起的疼痛,原因有二:
一、残留感觉,即针感,体质敏感者易有,与人当时状态有关。
二、针刺时,因体内毛细血管繁多,时有刺破,造成皮下淤血或者出血,因此造成疼痛。
4.心理因素,因疼痛为主观感受,无客观标准衡量,故心理紧张、害怕者易 疼,放松,舒缓者不易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