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该如何正确做好学生的心理课?
老师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以行为模式。对学生来讲,对老师有自然的畏惧心理。只有他们感受到被关爱,信任,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因此,老师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最基础要用“平等、共情、尊重、真诚,热情”的方式和学生们建立信任关系,学会倾听。
首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科学掌握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前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二是熟悉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时时刻刻观察孩子的心理动态。把问题解决在最初发生阶段。三是对情绪起伏较大的学生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四是一旦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及时耐心疏解,切忌鲁莽粗暴对待学生心理问题。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生心理疏导相对成年人的心理疏导来说,要容易一些,因为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单纯,而成年人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但是总体来讲都有这样四个步骤。
1、了解问题,学生遇到了心理烦恼,这个烦恼是什么状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定要对原因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与同学的交往情况,围绕着他的烦恼而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具体的了解。
2、在了解的基础上,或者与此同时,进行分析,运用心理学知识生活的经验进行分析,看看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症结是什么?一般来说,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认识的错误,还是做法不合适,还是适应问题,要有一个初步判断。
3、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商讨原因,给出建议,给出指导。比如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发生的?应该怎样合理的处理?给出积极的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和将来适应社会的建议。这个指导是建议性的指导,而建议呢又是商讨性的建议,不是强硬和强迫。
4、在指导的基础上,要学生落实指导的内容,在实践中生活中去改变自己以前不适应的地方,以新的方式,新的思路,新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