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是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尺团力;从形式上看亩首,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一、对偶的分类
(1)从形式上分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
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2)从内容上分: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2、反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
(3)从结构上分: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迅困数子对偶。
二、对偶诗句举例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个诗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来感受诗句的魅力。首先说的是两个黄鹂,下句用了一行白鹭。这里就有了对偶的情况,两个对一行,都是用一个数词一个量词构成。黄鹂跟白鹭相对,鸣是一个动词,所以很显然是和上相对,黄鹂是鸣于翠柳,白鹭是上到青天,所以两个动词相对应。翠柳是名词,青天也是名词,所以它们两个也是相对应的。
所以所谓的对偶就是上下两句话中字、词相对,词意相近、相关。
同样的这句诗词中也包含了对偶,窗和门相对。再看动词含(包含、容纳),和动词泊(停泊)相对,西岭和东吴相对,西岭和东吴都是地名,但是这两个地名都有方位名词,就是西和东,多奇妙啊!千秋对万里,更确切的是千对万;雪和船这两个名词也是相对的。
这些词语相近、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因而使对仗显得十分工整,读来朗朗上口。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很明显春和秋相对,都是表示季节的时间词;种和收两个动词相对;一粒粟和万颗子相对,构成了对偶。
但是为什么它不是正对或者是反对,而是串对呢?因为有了春的种才有秋的收,是前后的两个动作相继的完成,所以被称为流水对。
“春种”和“秋收”是两个情景,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可收获万担粮食,两句诗的意思前后衔接,联系紧密,所以很显然是流水对。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对俯首,其中横和俯都是动词,首和眉是身体部位。冷对对甘为,冷对:冰冷的面对,甘为:甘心的成为,两种不同的态度。千夫指对孺子牛,它们是两类人的代称,千夫指是说那些被人们唾弃、指责的人,孺子牛是指为了百姓而心甘情愿奉献的人。
这是鲁迅先生的《自嘲》诗中的两句。面对不同的对象,作者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敌人“横眉冷对”,冷漠无情;对人民则“俯首甘为”,热情服务。这两句诗运用反对的手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
三、对偶的作用
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比拟: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感情更充沛,爱憎更鲜明。
3、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用来写景,使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有条不紊;用来抒情,酣畅淋漓。
4、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5、反复: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
6、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诵读。
7、夸张: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8、设问、反问:设问,语意突出,反问语意更突出,感情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