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莫把纵容当尊重
前段时间,有一个妈妈非常迷惑地找到我问:“我很困惑,说尊重是正爱孩子的前提,我感觉我很尊重我的儿子呀,他不想上学,我尊重他,他不想做事 ,我尊重他,他不想到餐厅吃饭我还尊重他,把饭送到他卧室,可为什么他竟然把碗给摔在地上,对我咆哮:你这是侮辱我,是对我最大的不尊重!你让我认为自己就是个废物!我到底哪里做错了?我好迷茫。
其实这位妈错把尊重当纵容。一念纵容,一念尊重,一念正爱,一念伤害。 错把 纵容当尊重,是导致孩子无力的主要因素 。
1 如何理解尊重和纵容
(一)尊重:意思是尊敬、重视,尊重是以人格、人权平等为基础,平等相待的心态及其言行。
1、人格: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片树叶是一样的。我们是否真正去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格特点并尊重他呢?
前几天有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从小不敢与人争,几岁时,让她买个东西要排在最后边,妈妈就担心孩子和别的争强好胜的孩子不一样,从此成了妈妈的心结,总觉着孩子哪里都有问题。其实,那天我问她当时是怎么做的?妈妈说我忘了,我说,可是为什么这件事你一直记得那么清楚?因为你特别在意,我帮你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说的,你说:孩子,你怎么不知道往前站,看别的小朋友都往前排队……等等,语言之中一定透着对孩子行为的不认可和妈妈急于修正孩子的焦虑。试想孩子内心是什么感受?妈妈传递给她的是,我是不对的,我是懦弱的,妈妈是不喜欢我的,她会不会越来越不敢去尝试了?没有尊重到孩子的性格特点,父母要的是自己心目中设想的孩子。而孩子长期被压抑的性格久而久之,就会在青春期出现自我否定、叛逆或抑郁情结。
2、人权,人生之为人应有的权利以及思想上的独立性。人应有的权利有情绪、思维、感受、观点、话语权等等。
是人都有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同样思维、感觉、观点也一样。我常常讲,夫妻之间为什么不能正常沟通,是因为一方在谈自己的感受时,另一方认为对方不应该是这种感受,于是据理力争,然后又让矛盾升级。因此,要想彼此沟通顺畅,尊重对方的感受,哪怕他说你是一堆牛粪,你也不要动怒,因为这就是他的感受。有句话叫,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讲的就是从人权上尊重他人。
(二)纵容:即对错误的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放任不管的行为。
在这里要强调一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两种反应:一种是知道孩子的行为是错的,但管不了或不敢管。比如知道孩子黑白颠倒打 游戏 是不对,但孩子仍我行我素,父母会说:说他他不听啊,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没办法。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家庭,父母有深深的恐惧或愧疚感,意识到过去的教育方式出错,现在更不敢有任何激怒孩子或破坏亲子关系的制止行为,是一种无奈的纵容。
另一种是不知道孩子行为的对错。比如青春期孩子无节制地花钱,尤其对于家里不差钱的家庭,由于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失,总感觉亏欠孩子的,于是用物质去弥补,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名牌、奢侈品等从不拒绝。要知道,德不配位,必有余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会养成孩子坐享其成、啃老和不思进取的思想。这种物质上对孩子过度满足的行为,就是纵容。
2 如何把握尊重和纵容之间的度
教育孩子,顺应道、符合规律的认同和支持即为尊重。违背道、违背规律的认同和默许即为纵容。
1、自然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发展规律。春夏秋冬不可更改,春耕秋收冬藏不能改,日出日落不可逆。今年的疫情再次说明,人类在破坏自然规律后必然要承担后果。
2、生命规律: 每个生命都如一粒埋在地里的种子,有了阳光雨露就会奋力生长,人也一样,有了正爱滋养就会向上向善。每个孩子都渴望集体、渴望朋友、渴望学习好,渴望活出价值,渴望被认可,这是人的本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五大需求中包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大需求。这也是人成长规律内在基本逻辑。
3、成长规律: 青春期孩子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他们有成人感,而心理发展处于半成熟状态,心理活动是一个矛盾体,共有四大特点:A、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的矛盾;B、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C、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D、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因此,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4、 社会 规律: 我们任何人不可能违背 社会 规律,人只能适应 社会 而不是被 社会 顺应个人需求。孩子从小就要在他该有的环境里成长,幼儿园、校园到 社会 ,这本来就是成长适应的过程。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人适应 社会 并创造 社会 、服务 社会 。
宇宙之规律,顺应才能持久。顺都倡,逆者亡。教育也一样,遵循以上规律,父母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区分尊重和纵容,避免由爱变为害。
3 如何运用规律做到尊重孩子
1、顺应生命规律的爱叫尊重
因为人是向上向善的,需要吸收自然的阳气。孩子休学不可怕,可怕的由于孩子心灵的瘫痪导致TA无力动起来,从而身体处于瘫痪状态,于是长期在家黑白颠倒,饮食、作息不规律,那么TA的生长规律就没有顺应自然规律,身体无法吸收天地之阳气,TA就会阳气不足,萎靡不振,没有精气神。无论身体、心理都会出现问题,不利于孩子后期的休整和修复。父母首先要意识到此时孩子的生命能量极低,是长期错误教育方式导致,需要父母觉醒,通过成长自己给到孩子正爱滋养,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关爱、陪伴是让孩子内心复活的良药,当孩子心力有些回温时,同时助推儿子走向大自然,强身健体,孩子的心随着精气神的提升也会得以修复。
前不久一个妈妈告诉我,她的儿子自休学后就足不出户,黑白颠倒,一日一餐,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年多,父母看着孩子不吃不喝除了焦虑和着急,却没有给予孩子内心的力量支持,父母每天忙于工作,只是每天上班前把饭放在儿子床头,儿子饿得实在撑不住时,躺在床上吃几口,就这样,半年后,孩子的身体已无法正常走路,平衡能力退化。父母后悔莫及。
2、顺应 社会 规律的爱叫尊重
人既然是 社会 的一分子,就要到群体中去适应 社会 ,适应环境,如果孩子在家几年不出门或者不愿意让见任何人,做为父母,如果这时候你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让任何人进家门,也就违背的 社会 规律,父母所谓的尊重就是纵容。因为孩子内在是矛盾的,他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但他自卑不敢见人,父母如果尊重孩子的意愿,你等于在呵护孩子的玻璃心,在暗示他,你是不正常的,他会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敢面对 社会 和人群。
两个月前,一位父亲走进尚善教育,说起他家十六岁的儿子已经在家近两年没有离开过房间半步,说是见到 社会 人就恶心,就难受的要死,父母选择了无奈的尊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儿子什么时候能下楼已经成了这位父亲最大的奢望。
父母所谓的“尊重”,是在帮孩子逃避现实、逃脱 社会 的包庇行为,是对孩子最大的纵容和伤害,再想把TA拉回正规真的是难之又难。
3、顺应成长规律的爱叫尊重
(1)人格的尊重。每一个孩子人格是独立的,与父母是平等的,尤其是青春期孩子,他们更渴望被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不论是否合适,但父母都要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父母经常会有以大压小的姿态对待孩子,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父母不认可的都认为是不听话的。比如孩子想染发或纹身,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无伤大雅,只要他所在的集体允许,父母充其量只有建议权,否则就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
记得一位妈妈这样告诉我,如今十五岁的女儿抑郁叛逆,尤其是穿衣,坚决不穿妈妈认为很适合她的衣服,而且必须穿十分宽松的衣服,妈妈表示很无语,后来了解到,孩子在小幼儿园时,每天早上就会因为女儿自己要挑选衣服,妈妈不同意而打孩子的情节。
父母不允许孩子做自己,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2)情绪、感受方面的尊重。
情绪和感受都无对错之分,只有好坏区别。当孩子情绪特别不好或发脾气时,太多的父母不允许孩子有情绪、哭闹,最典型的制止令是:我数三个数,憋回去!不允许孩子有情绪或抑制孩子的情绪,都会让孩子憋出内伤。情绪唯有被接纳,孩子才能感受到被尊重。
情绪无对错,但因情绪不好而不去克制的错误行为需要被制止,否则就变成了纵容。比如有的孩子打骂父母这样的行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的是,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行为一定要有底限。经常会有听说一些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出言不逊或打父母的行为,问父母为什么允许孩子呢?父母都会用“理解”的语气为孩子开脱:TA心情不好,孩子这样我有责任,所以有时候想只要能让TA发泄出来就好了。
于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孩子就被培养出来了。孩子就如一张白张,就看父母怎么画。
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唤醒父母的觉知和不断修正过去错误行为的过程。
(3)家庭伦理上是否符合规律。比如孩子没大没小,对父母及长辈没有敬畏心。
(4)个体发展的尊重:18岁以前的孩子该在学校这个群体里完成他的学业,可当他面对困难逃避不想上学时,父母该不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并选择不让他上学。有的父母就是同意,甚至有的孩子因为没有力量走出来,而父母无奈地选择一种理念是:算了,我养他一辈子吧。父母有这样的思想本身就说明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这是剥削了孩子活着的价值和责任,没有一个孩子不想上学,唯有努力帮他走出困局,回归集体孩子才能真正绽放。如果父母的决断违背了规律,孩子也将很难走出来。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尊重是对他们最正确的爱,也是让孩子活出自己,心生力量,自动自发的动力源泉。
而纵容是喂养孩子自私、自我、任性、不懂感恩、享乐和无动力的一剂毒药。尊重如教育的油门,让孩子自信阳光,纵容如教育的刹车失灵,必定会导致抛锚事故的发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