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这东西是被培养出来的,但是首先你要有一颗热情似火的心,最重要的一点,当遇到一件新事物时,脑海中总要问为什么?什么原理?可以了解一下以下这种思维。
首先,从平凡的生活中观察到有趣的事情,你可以观察一下周围你平常不怎么关注的事,比如说, 你可以好好观察狗在见到你的时候你和它对视的时候的表情,眼神,动作,尾巴摆动的幅度的大小,你可以通过这些观察,然后看看人与人之间那种亲密的交往之间的肢体动作,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
培养好奇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
一个人如果一直待在一个地方不动的话,或者重复做某个事,那么他的好奇心会慢慢消失的。其实每个人从孩童的时候都是有好奇心的,当你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你会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比如说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大海看着是蓝的,但是当你把它捧在手心的时候,装进杯子里,发现它又是透明的,或者说为什么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缺的,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世界这么多好奇的东西存在,真是太美好了。
但是有的人在慢慢长大的时候,它的好奇心就慢慢消失了。一方面有可能是生活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
当然了,后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能长久地使自己保持一个好奇心,这个既需要外界的培养,也需要自己内心的调节。 其实看书,特别是看那种天马行空的书,也是一个增强好奇心的一个办法,比如说你可以猜测某种剧情的发展,或者说宇宙空间的伟大,以及它的变化引起来的自然现象什么的,这些都可以培养我们的好奇心。
所以说要多读书,多看书,还有就是保持一颗旺盛的精力和一颗热情的心,这样你就能对身边的事物多一份好奇, 当这份好奇慢慢经历的时候,慢慢积累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对未来确实充满希望,然后你的创造力和你的想象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这样,以后你的好奇心就不会丢失了。
好奇心是智力的基础要素。如果说,人类大脑是地球上最厉害的系统,
那么,好奇心就是这个系统的信息入口。聪明人的首要标志,就是强烈的好奇心。
提起“色盲”,现代人都不会陌生。但是,在18世纪之前,人类根本不知道色盲是怎么一回事。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在圣诞前夕给他妈妈买了一双棕色的袜子,可是,妈妈却问:“为什么给她买一双樱桃红的袜子?”
道尔顿从妈妈的神情中感觉到妈妈不是在和他开玩笑,于是跑去问周边的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外,其余的人都和妈妈一样,说是樱桃红色,道尔顿觉得这件小事真不寻常,他对此事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弟弟和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弟弟和自己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但他却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经过他的综合分析,又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从简单平凡的小事中产生好奇,深入钻研,于是,一个新的奇迹便诞生了。
人的其中一种年龄叫做“心理年龄”,而判断心理年龄老化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好奇心的强弱。
一位老师做一系列心理实验,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这个圆像什么?
一帮幼儿园里的孩子叽叽喳喳讲出了几十种;
一群小学生嘻嘻哈哈讲出十几种;
一班中学生劈里啪啦讲出八、九种;
一堆大学生唧唧歪歪讲出三、五种。
作为公众号“学习与智慧齐飞”的作者,我在这篇文章的使命,就是揭示一些关于培养好奇心的跨界通用大智慧原理:
1、 爱玩、爱问、爱学,都是小孩的天性和特征,成年人如果想培养好奇心,就尽量多玩、多问、多学。
2、 成人如果善于激发和保持类似儿童的强烈好奇心,就有利于使自己的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化。
3、 成人觉得儿童有时像傻瓜,因为他们对重大的利益关系浑然不觉;反过来,儿童又觉得成人有时像傻瓜,因为他们对极其有趣的东西毫无反应。
4、 几乎每个小孩都以各自奇特的的情趣与外界逗乐。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内心每天再做一次小孩,生活的奇特情趣每天将会在我们身上再奔腾一次,好奇心就容易在我们身上长盛不衰。
第一,每天阅读报纸、刊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同时对于不太感兴趣的也要稍微关注。将注意到的关键问题列出来,然后分析文章中事情产生原因及目的。这样你就读出了与别人的不一样。
第二,寻找周围你平时不怎么关注的事物。沿着繁忙的城市街道走一走,听一听自然的声音。即使身处拥挤的交通之中,你也有可能听到鸟儿的歌唱。
第三,沿着街道前行的时候,尝试想象擦肩而过的人在想些什么。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想象他们这一天过得如何,将去哪里。
第四,观察的同时,写下你的所得。并将无法回答的问题记录下来。下一次和他人交谈时,不妨将这些问题拿出来,看看对方有什么样的想法。
第五,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问自己一些新闻要素(谁?什么?什么时候?哪儿?如何?为什么?)想象撰稿人为节目忙碌的场景。为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想象一个不同的结局。
第六,像孩子一样,多问几次”为什么“。交谈中不能反复用同一个词语,尽量涉足不同领域。同时,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从而得到你想要的信息是非常有力的交谈工具。
好奇心是儿童由于对客观事物的新鲜感,迫切要求认识、理解的一种心理因素。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有强烈好奇心,常向父母提出问题的孩子,说明他的智力较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好动脑筋想问题。这样的孩子进学校学习,一般学习成绩都比较好,具有钻研精神。长大后,对事业有高度责任感,能够有所发挥,有所发明创造。
父母在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 (一)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一定要耐心给予孩子回答,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是荒诞不经或不值一答的繁琐问题而三言两语搪塞过去,或不但不予回答,或训斥、责骂,这样会使孩子好奇心受到摧残。
(二)保护孩子的“破坏性”。孩子的“破坏性”也往往是好奇心的一种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破坏”不能打骂,与孩子共同解决。
鼓励、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主动向孩子提问题,激励他独立思考,启发孩子敢提问题。
孩子的好奇心,是要靠成人的保护、鼓励和激发,这样的好奇心才会发出智慧的光芒。
多问为什么。
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产生兴趣的心理。它是科学工作者共有的心理特征。
首先,好奇心使人产生 探索 事物,进行观察想象与创造的欲望。其次,好奇心可给人以精神力量,克服一切困难,用顽强的毅力把所研究与 探索 的问题坚持下去,直至解决问题,达到发明创造的结果。
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自己的好奇心。
只要有了好奇心,我们才有可能在一般人司空见惯的一些事物和现象中有所发现、发明与创造。
佛说,第500次看一朵花,跟第一次一样。这就是好奇心。
怎么培养?
专注当下。
好奇心不用培养。人人都有好奇心。谈恋爱你不好奇,你们会来往吗?不向往外面的世界。你去工作吗?不好奇你能创业当老板吗?如果培养爱好的好,那是另一回事儿。
好奇心害死猫啊。不要培养。只能培养兴趣
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去寻找问题背后的表象,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不免遇到困扰与疑惑,心中时刻带有“拨开云雾见光明”的认知,你将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