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我来答
零下温暖17
2022-06-10 · TA获得超过72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2万
展开全部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教育界现在正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个性。而家庭作为对儿童发展起着最重要影响的因素,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发挥它的作用。但同时很多家长感到自身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与孩子性格的发展

  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心理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各种心理品质都有影响。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更易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其智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良好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家庭成员应当是十分和睦的,彼此民主平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庭成员能和谐地交流思想,讨论工作和学习,谈论社会新闻、电影、小说之类内容时应该是正面的、健康的。家庭中的重大事情,都能在共同商量的基础上决定,如:购置贵重物品,怎样度过节日,如何为家庭中某一成员准备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等等。家庭成员能一起劳动又能互相体谅照顾,大家经常在茶余饭后、节假日一起谈笑、娱乐,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不打人、骂人,不说粗话和脏字。孩子在家庭中是普通的一员,但又是受父母关心、爱护的成员。孩子在童年期需要有父母的爱,爱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对孩子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要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劳动,从小养成不打断长辈的谈话,不干扰成人的工作,允许孩子在应该说话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肯定其合理的部分,对不合理的或暂时不能做到的要求,要坚决纠正或说服,绝不因孩子打滚哭闹就迁就。父母不向孩子随便许愿,一旦向孩子许了愿,就一定要做到,不让孩子感到到失望和不信任成人。

  有的父母是想把孩子教育好,但办法简单,态度粗暴,孩子出一点毛病,轻则吹胡子瞪眼,重则吊起来、捆起来打,驱赶出门,平时则对孩子不过问。父母认为好孩子是打出来的。可结果使孩子变成“父母面前是绵羊,离开父母似豺狼。”有的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不是采取正当的教育、批评,而是采取不让吃饭,不许回家,或冷眼相待,歧视嫌弃。结果孩子不但改正不了错误,反而感到家中无温暖,一遇到坏人引诱、教唆,很容易堕入泥坑。体罚不仅摧残肉体,还摧残精神,每打一次,孩子就对挨打的感觉麻木一次,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成为一个无动于衷、满不在乎的人,易形成冷漠、残酷的性格。总之,家庭要造成一个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良好环境。父母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朋友”,有的家长出差学习在外,都不忘给孩子写封信,逢孩子生日,还从外地寄来热烈的祝愿。孩子在这种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长大,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有责任感。他们不会撒娇,也不会惧怕父母,性情活泼,喜欢思考,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同情心,肯关心人,有主见、有自制力。这样的环境最能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也为教育孩子创设了最好的条件。那些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就生活在这样家庭情感环境之中。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主要指家庭中各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及交往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最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和睦融洽、互敬互爱,这种关系形成的防卫有安全感,情绪反应积极,易于形成开放的个性。与此相反,家庭成员如果关系不好,彼此间充满矛盾、争斗和敌对,则会直接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儿童产生无助、孤独、猜疑、退缩、脆弱或攻击、敌对等心理。如有的家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使儿童幼小的心灵过早蒙上了生活的阴影,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类家庭的儿童在内心深处过多地积淀下了各种消极的东西,使其形成封闭、冷漠、逃避现实、悲观厌世的不良个性。所以,即使仅仅为了孩子,家长也有责任协调好家庭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美的家庭环境。

  同时,还应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方式,应更多地选择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富有情趣的交往方式。每个成员在交往中都应积极主动,家人之间要多交流、多沟通,善于表达对其他成员的关爱。这样不仅促进了儿童心理健康,而且也会使儿童学会任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2、父母亲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

  许多父母因生活中的波折或工作问题而变得消极,他们看问题往往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在孩子面前或闷声不响,或牢骚满腹,生活中不在有追求,经常打牌、赌博等。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肯定对儿童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坚强、上进,家长必须先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态度。

  3、父母亲的心理状态。

  父母亲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则会直接影响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如有的父母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子女往往会有这样的可能:要么畏惧胆小,要么粗暴易怒,甚至两种特征兼而有之。亦有的家长长期苦闷抑郁,在家不愿讲话,更没有笑脸,这当然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为此,家长也需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善不良个性,保证自己心理的健康。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生活适应、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的心理发展是直接影响。

  根据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的调查,把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四类:

  A、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就是父母都代劳了,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指点与帮助,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B、过分干涉型:过分干涉型家长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子。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C、严厉惩罚型:尽管不普遍,但还是存在。即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D、温暖理解民主式:这类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用的人,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此有的家长自己不看电视、少说话,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打骂。

  家庭父母的价值观、期望值、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关爱,孩子长期在愉快心理氛围中生活,个性开朗、活泼、聪明、大方能干。相反家庭中缺乏关爱,孩子不被父母按纳,长期在压抑、恐惧中成长,个性往往孤僻、胆小、自卑、冷漠。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否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决定孩子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

  三、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非智力能力

  人的成就大小或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的强弱;二是学习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个性。心理学上将前者称之为智力因素,将后者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应该把着力点放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上。

  1.动机的激发和控制

  人在儿童时期就有各种各样成就动机的出现,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动机已经很强烈了,但会带有不少浪漫色彩,常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予以具体指导,使孩子的成就动机建立在切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动机正确且强度适中,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对孩子的动机错误或积极性偏低需要纠正或激发,而对过强的成就动机一定要进行调适。

  2.兴趣的催生和引导

  有关调查表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与家长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相关极大。优等生的家长一方面自己好学,另一方面也支持子女勤学,有的家长尽管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子女学习予以很大关心,同样取得了好的效果;而学业不良学生家长则大多对学习无兴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明确而切合实际,对其好的成绩要予以恰如其分的表扬,对其不理想的成绩要进行正确的归因,以增强孩子的信心。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往往因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个性差异而不同。家长要随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趋势,适时采取新措施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3.情绪、情感的培育和调适

  家长要满足孩子对爱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他将会经常产生孤僻、焦虑、紧张、冷漠等不良情绪,这对其性格的完善十分不利。和孩子沟通情感,聆听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比给他们买昂贵的玩具、衣物更有益。家长应教会孩子爱,首先是学会爱家长,进而产生对祖国、人民、社会、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的爱。青少年产生了爱,就会产生责任心和义务感。父母应随时随地密切注视孩子的情绪变化,注意调适孩子不良的情绪和情感,要教育孩子懂得谅解和宽容,保持谦虚诚恳的人际态度,扼制虚荣、高傲、妒嫉等不良心理品质。

  4.意志的磨炼和强化

  意志力宜自早期培养。幼儿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强,是意志培养的难得良机。如果在此阶段忽视了儿童的意志培养,所造成的损失恐怕日后再花成倍的力气也难以弥补。家长要抓住孩子独立性的萌动期,积极引导孩子体验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欢乐,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发展独立能力的机会。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境遇,要学会做人首先得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因此,家长不能溺爱和放任孩子,必须给孩子提供一些“苦”的情绪体验,采取适度的责与罚,使青少年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这将对他的终生有利。

  5.性格、个性的完善和优化

  性格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而责任心、事业心、勤奋、勇敢、独立性、自信心和谦逊、宽厚等性格与成才的关系则尤为密切。气氛民主平等、和睦愉快、乐观向上的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性格的适宜土壤。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要动之以情,对孩子不能过分照顾或强行干涉;父母遇到挫折不要在孩子身上宣泄;家长与孩子要经常平等对话、谈心。孩子完善的性格和个性就来自于这种完美的家庭教育和环境。

  总之,家长在维护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责任。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