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导语: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以此为工作目标,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广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
第二,广泛发动,扩大覆盖面。
安全社区建设较早的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地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个街道、乡镇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是前6年总和的1.2倍。区域性的全面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有了新进展,2011年山西、四川、宁夏、广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区、市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陕西、甘肃等省区也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
第三,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安全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管理,强调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务和安全项目促进,打造安全文化社会大安全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
第四,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加强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
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燕山石化、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都突出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第五,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程,建设中国特色安全社区。
协会推出了一批优秀安全促进项目,如:青岛市崂山区开展的全员伤害监测、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等项目,华北油田华苑社区的富园祥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大棚职业病防治推进项目,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的驾驶员俱乐部项目等,都为社区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实现了生产生活双赢。
第六,加大安全社区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骨干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的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群众的知晓率,2011年协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共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推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规范建设安全社区。
为加强组织协调,为社区做好咨询和服务,协会在2010年已建立4个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阳和潞安两个支持中心,为辽宁和山西地区及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第八,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协会向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了19个安全社区,有13个成功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命名。我们还协助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会议第三次会员大会,参加了在瑞典法伦召开的第20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加强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内安全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
一是变堵为疏、以柔克刚,改进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
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传统政府对社会单方面、强制性地作出命令、决定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通过柔性的服务方式可能更容易实现刚性所不能实现的管理目标。苏州市工业园区金益新村有13000多外来人员给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小区夜宵摊扰民严重,地上油腻容易摔倒,因喝酒引发的打架斗殴时有发生。2009年4月9日,苏州公安局在此试点举办了该市第一场“警民恳谈”活动,通过“恳谈”,派出所多方联系协商,最终由镇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东振路小吃广场,于2010年7月份将52家小吃摊点引入小吃广场合法经营。变堵为疏的做法得到了金益新村居民的支持。之后,苏州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警民恳谈”的经验,至2011年,苏州全市举办了22334场“警民恳谈”活动,出动警力81540人次,为38万多群众解决了各种各样的难事。
二是适应现代行政民主化发展趋势,引导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平等互动。
当前,社会管理事务的繁多、复杂,仅靠行政机关自身是难以高效地完成行政任务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发展面临更多的矛盾,因此要求政府有效借助私主体的力量。私人部门对政府的合作、配合,有助于行政主体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此,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红庄社区将辖区360余家企业近500名厂企内部保安组织起来,成立红庄社企义工巡防队。队员年参加巡防时间不少于一周,每天不少于8小时,确保每天6名以上社企义工队员在社区巡逻,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的困境,保障了社区的长治久安,成功打造了“城中村”治安综合治理的“红庄”样本。同时,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社会协同,企业也承担着社会管理的社会责任。例如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全省率先探索“碳排放交易”试点,政府通过与企业签订减排协议,政府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建立自愿减排与交易相结合的减排机制,改变了传统控制节能减排主要靠单一行政手段控制的弊端,既给企业减排提供激励机制,又实现了政府环境保护的社会管理职能。
三是大胆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建立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效衔接机制。
2009年,江苏省太仓市出台《关于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互动衔接机制的意见》,在全市率先开展“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自治能力、促进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实践活动。城厢、双凤两个试点镇在梳理、限定基层自治组织和政府管理法定事项基础上,通过集中签订委托协议书,建立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互动合作关系。并且试点镇政府还积极运用行政指导、资助奖励、创建基层服务平台等创新机制,引导、推动群众自治组织发挥自治功能,协助政府加强基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十分明显,被我国理论界称为继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的行政改革“第二次革命”。
四是释放社会活力,推进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苏州沧浪区大力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来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社合作模式。该区将户外广告、养老服务、市容环卫整治等政府公共管理事项,通过公开招标、项目发包、项目申请、委托管理等方式,由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化管理模式。苏州市吴中区工商局整合社会资源,借助行业平台,通过行业协会服务所有从业单位的“行业指导”模式,提升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水平及行政机关的服务水平。例如,该局分别对吴中区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和度假区塑料粒子加工行业成功实施了“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和消除出租厂房无证照隐蔽经营等方面的指导,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五是发挥社区组织在基层管理中的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湖西社区作为该园区最早开发的区域,辖区内有小区35个,入住居民达62000余人,其中60%以上的是新苏州人,常驻境外人士7510余名。如何让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和睦相处、创建和谐家园是湖西社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湖西社工委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志愿、奉献”为核心的“触爱行动”,社工委将活动的开展与解决社区成员实际问题相结合,调动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共建单位、非政府组织等参加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同时,社工委还通过为社区居委会委派民情联系人的方式,全面及时了解掌握各社区的情况,从而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条件。
六是优化权益救济保障机制,引导当事人依法寻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救济。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高度重视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便民、省费、快捷的优势和行政诉讼在处理行政争议的核心、权威作者用,加强行政复议制度建设,加大行政机关应诉工作力度。2005年至2010年,苏州全市两级政府及部门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129件,经审理撤销或确认违法15件,行政复议救济、监督的双重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同时,为不断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几年来,苏州市注重规范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以及积极创新行政复议方式,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逐步建立健全了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听证、实地调查核实、专家咨询、分析报告、案件流程管理、定期统计、调解、行政首长负责及考核等十项制度,通过采取书面审查、实地调查、行政调解、信访对接、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办案方式,有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