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几点做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突出本学科的特点,即不重视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科学课教学缺乏应有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科学课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山区的孩子虽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见多识广,但是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城里的孩子多。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抓住科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如:在学习《植物的花》这篇课文时,我就抓住我们山区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各种植物的花。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采集到的花进行观察、分类。
虽说山区动动植物种类多,但有些课文提到的物体并非像采集植物的花那样可以直接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去观察。针对这类知识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室里现成的实物模型、挂图、投影仪等教学器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眼睛的科学》这一课,眼睛露在外面的眼皮和眼睫毛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眼球的构造和晶状体的作用。而眼球的位置又是半隐蔽的,学生不容易观察清楚。于是,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充分利用实验室里现成的眼球模型,指导学生对人的眼球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构成。
二、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科学课上出现的科学知识,有些可以靠观察就能理解,但有些知识点就比较抽象,很难用肉眼观察清楚。如在讲到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时,因为学生无法观察到,我就出示晶状体凸度变化的活动挂图,边讲解边用活动挂图进行演示眼睛看远近物体时晶状体凸度的变化情况。教学《神经系统》这一课时,由于神经系统的工作很抽象,学生无法观察,所以,我就用活动挂图进行演示人体内神经系统工作的情形。这样,通过老师的演示,神经系统这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形象化了,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日食”和“月食”现象属于天文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而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很多学生没见日食和月食现象,更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月食。为了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我就边讲述边用三球仪进行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习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又是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的有效手段。小学科学课程是综合性的科学知识课程,涉及面广,很多知识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我指导学生做实验。为了突出实验效果,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每次实验前,我都会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室里没有的实验器材,我就动手自制或者找替代品。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课前我还反复进行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也应该是实验的主体。在以往的科学课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教师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都是以让学生背课本里的概念为主,只要学生能把课本里的相关概念背得了就算是学会了。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对于科学课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是动手实验。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眼观察实验现象,用心思考实验结论。
(三)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填写实验报告单,是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实验后,我都会引导学生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报告单上的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等,就更加理解或领会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动手活动中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教学《认识岩石》这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各种岩石,并让他们把采集到的岩石按文中检验岩石的方法进行检验辨别,然后指导他们制作岩石标本盒。学习了《昆虫》这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虫,然后指导他们观察这些昆虫,并制作昆虫标本。这样,通过采集或观察昆虫,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学习了《平面镜》和《光的传播》后,我就让学生动手制作潜望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既理解了书本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以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科学课本里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就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说,地球那么大,而我们人类又居住在地球上,无法感觉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是地球确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自转和公转。为了让这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我除了用具体事例进行讲解,还让两位学生分别当太阳和地球,到台上表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了《日食和月食》时,我除了用三球仪进行演示,还让三位学生分别当太阳、地球、月球,表演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运动的相互位置。这样,通过表演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形象直观了。
总之,科学课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其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本领,培养科学精神。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山区的孩子虽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见多识广,但是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城里的孩子多。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从当地实际出发,抓住科学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如:在学习《植物的花》这篇课文时,我就抓住我们山区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各种植物的花。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采集到的花进行观察、分类。
虽说山区动动植物种类多,但有些课文提到的物体并非像采集植物的花那样可以直接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去观察。针对这类知识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室里现成的实物模型、挂图、投影仪等教学器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如《眼睛的科学》这一课,眼睛露在外面的眼皮和眼睫毛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眼球的构造和晶状体的作用。而眼球的位置又是半隐蔽的,学生不容易观察清楚。于是,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充分利用实验室里现成的眼球模型,指导学生对人的眼球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构成。
二、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科学课上出现的科学知识,有些可以靠观察就能理解,但有些知识点就比较抽象,很难用肉眼观察清楚。如在讲到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时,因为学生无法观察到,我就出示晶状体凸度变化的活动挂图,边讲解边用活动挂图进行演示眼睛看远近物体时晶状体凸度的变化情况。教学《神经系统》这一课时,由于神经系统的工作很抽象,学生无法观察,所以,我就用活动挂图进行演示人体内神经系统工作的情形。这样,通过老师的演示,神经系统这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形象化了,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日食”和“月食”现象属于天文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比较深奥,而日食和月食的发生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很多学生没见日食和月食现象,更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月食。为了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我就边讲述边用三球仪进行演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二.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习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又是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的有效手段。小学科学课程是综合性的科学知识课程,涉及面广,很多知识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我指导学生做实验。为了突出实验效果,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前的准备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每次实验前,我都会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室里没有的实验器材,我就动手自制或者找替代品。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课前我还反复进行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实验课上学生也应该是实验的主体。在以往的科学课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教师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都是以让学生背课本里的概念为主,只要学生能把课本里的相关概念背得了就算是学会了。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对于科学课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应该是动手实验。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眼观察实验现象,用心思考实验结论。
(三)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填写实验报告单,是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实验后,我都会引导学生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报告单上的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等,就更加理解或领会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动手活动中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教学《认识岩石》这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各种岩石,并让他们把采集到的岩石按文中检验岩石的方法进行检验辨别,然后指导他们制作岩石标本盒。学习了《昆虫》这一课后,我就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虫,然后指导他们观察这些昆虫,并制作昆虫标本。这样,通过采集或观察昆虫,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特征。学习了《平面镜》和《光的传播》后,我就让学生动手制作潜望镜。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既理解了书本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以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科学课本里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就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说,地球那么大,而我们人类又居住在地球上,无法感觉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是地球确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自转和公转。为了让这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我除了用具体事例进行讲解,还让两位学生分别当太阳和地球,到台上表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了《日食和月食》时,我除了用三球仪进行演示,还让三位学生分别当太阳、地球、月球,表演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运动的相互位置。这样,通过表演这些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形象直观了。
总之,科学课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其科学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本领,培养科学精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