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
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他们会觉得更为亲切,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回忆。
(五)老年人的“返老还童”
有的老年人,虽然已年届花甲,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体力也大不如前,从外表看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却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样。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
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不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科学道理,而且老年人的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平日里,老年人如国能够经常到室外走动走动,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接触阳光进而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的丢失,同时也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戏、跳舞、垂钓、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悦,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智力玩具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在玩玩具时,可以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防止因疏于用脑而导致加快老化。
(一)老年人小心谨慎
1、重视准确、忽视速度
心理学家发现:老年人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比较重视完成任务
的准确性即比较注意避免犯错误,而对完成任务所花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很在意。生活中老年人常常嫌年轻人做事毛手毛脚,不够踏实认真。
2、不会轻易冒险
老年人表现在行动上的另一种小心谨慎就是做事稳扎稳打,轻易不愿冒风险。这也是一般人对老年人的一种印象深刻的看法。心理实验证实:老年人宁拿较低的工资,也不愿冒较大的风险去选择一份有机会得到高工资的工作。
(二)老年人“固执”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所持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特征的一种稳定表现。进入老年期之后,人的活动能力和生理机能就开始逐渐衰退。许多在年轻时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人,到了老年期之后就变得低沉、缓慢和淡漠。此外,老年人由于一生经历众多,经验丰富,因此其性格特点就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思想的逐渐成熟,老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逐渐成型,有了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模式。那些不了解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个性特点的人就会感觉到老年人是越来越冥顽不化和固执己见了。
对于个性特点较为固执的老年人,有一种心理技巧和策略可以一试,就是低球技术。其具体做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待老年人接受了之后,接着再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个要求需要老年人负出比第一个要求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代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用低球技术比直接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来得更容易,并且为老年人接受。
(三)老年人爱“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一但上了年纪之后,说话就开始重复,早就过去的一件小事也会唠叨个不停,而且对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深信不疑,决不屈从别人的意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象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理平衡。同时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老年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进行坚决地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籍,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四)老年人的“怀旧情绪”
对于过去的时光和以往美好时代的怀念之情,感染着全世界的老人们。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对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感觉到无法适应,从而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古语说得好: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人到老年,仿佛思想就开始退步,不再象年轻时那样憧憬未来,而是开始对自己几十年走过的路进行回味和自我评价,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带着浓厚的怀旧色彩。由于退休之后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活奋斗的目标,生活的节奏也骤然放慢,老年人的心态渐渐地进入到一种安详和宁静的停滞状态。
在心理上,由于老年人不太可能在获得新的、重大的成就和自豪感的满足,于是就转而进行自我的心理平衡的维护,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不断地去回忆和谈论自己一生中所取得的那些成就和荣誉。对于那些背井离乡在外生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们来说,只有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才是自己晚年生活中最美丽而又富有诗意的精彩篇章。儿时的朋友和玩伴,甚至家乡的饭菜,老家门口的一棵枣树,儿时玩的一种游戏等,都会引起老年人强烈的怀旧情绪。
许多老年人还会觉得和他们同辈的人相处更舒服,和那些曾经共度人生、轶事、特别是幼年一起长大的同伴,他们会觉得更为亲切,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回忆。
(五)老年人的“返老还童”
有的老年人,虽然已年届花甲,生理机能日渐衰退,体力也大不如前,从外表看来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老年人形象了,然而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举止表现得却象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如《射雕英雄传》中的老玩童---周伯通一样。
这些老人与那些承认自己已经衰老的老年人不一样,他们的脾气和性格随着年龄的变大反而越来越幼稚起来,时常表现出与实际的生理年龄不相称的语言和行为。如在自己的亲戚、朋友面前显得不拘小节,蛮不讲理;情绪激动,得理不饶人;对生活中的事物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好奇心;常主动要求别人过多的照顾和关怀;总是要求老伴或子女陪在身边;挑剔饮食等。
其实,老年人小孩化并不是什么坏现象,不仅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科学道理,而且老年人的这种变化对其身心健康是极其有利的。
平日里,老年人如国能够经常到室外走动走动,除可活动筋骨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接触阳光进而促成皮肤合成维生素D,改善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骨质的丢失,同时也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戏、跳舞、垂钓、下棋等更可使其身心愉悦,避免消极的自我暗示。此外,心理学家发现,儿童智力玩具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在玩玩具时,可以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而使大脑得到有效的运用,防止因疏于用脑而导致加快老化。
展开全部
老年人由于身心功能的衰退和社会联系的疏远等原因,往往很难保持心理上的稳定。
1,由于耳聋、眼花,对外界的信息很难正确迅速地接收,因此容易产生各种误解。有的老年人往往对外界信息刺激不闻不问,愿意闭门独居,长此下去,无形中使自己的周围世界变得狭小了。另外,步入老年后与旧交逐渐疏远,旧关系瓦解,新关系尚未建立,便陷人极其狭小的范围内,甚至与世隔绝。
2,多数老年人由于体力的下降,健康的丧失,身心功能的衰退,加之感觉“老了”的心理,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会使老年人感到失去生活的价值。
1,由于耳聋、眼花,对外界的信息很难正确迅速地接收,因此容易产生各种误解。有的老年人往往对外界信息刺激不闻不问,愿意闭门独居,长此下去,无形中使自己的周围世界变得狭小了。另外,步入老年后与旧交逐渐疏远,旧关系瓦解,新关系尚未建立,便陷人极其狭小的范围内,甚至与世隔绝。
2,多数老年人由于体力的下降,健康的丧失,身心功能的衰退,加之感觉“老了”的心理,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会使老年人感到失去生活的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①思想上不适应。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工作上由参加者变成旁观者,在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无寄托,从而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②生活上不适应。工作由紧张转向松散状态,由有时间、任务要求的集体生活转向自由松懈生活等。
③情绪上不适应。离退休后或多或少对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①思想上不适应。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工作上由参加者变成旁观者,在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无寄托,从而产生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②生活上不适应。工作由紧张转向松散状态,由有时间、任务要求的集体生活转向自由松懈生活等。
③情绪上不适应。离退休后或多或少对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