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为不的四字成语
不折不扣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的伪君子。对会议精神要~地贯彻执行。
不三不四
不正派:不要跟那些~的人来往。
不紧不慢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不卑不亢
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也说不亢不卑。
不即不离
《圆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原为佛教用语。现多用来指对人或事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不骄不躁
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不郎不秀
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冷不热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不声不响
指不说话;不出声。
不仁不义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不伦不类
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不管不顾
不照管:他对家里的事全都~。
不干不净
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文不文明。
不偏不倚
宋朱熹《中庸章句》题下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原是朱熹对儒家中庸之道的“中”的解释。后泛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不知不觉
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玩得高兴,~已是中午时分。
不依不饶
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完。
不当不正
不:语助词,没有实际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国将不国
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裹足不前
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过目不忘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过犹不及
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