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表现主要有哪几个
关于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职业行为问题、适应不良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生理和心理问题四个方面。
(一)职业行为问题
(1)逐渐失去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等手段。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成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4)对教学完全丧失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怖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
(二)适应不良问题
(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教师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而且教师也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但是现实总是不令人满意。
(2)外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有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但是人们还是要无奈地接受。(3)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
(4)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机会。
(三)人际关系问题
(1)对交往的重要性认识清,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
(2)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交往容易受阻。
(3)不良个性特征阻碍了正常交往,如自负、自闭、自我评价过高、怀疑心理、苛刻等。
(四)生理和心理症状
(1)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淡漠等等。
(2)焦虑。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全感,无法入睡等;预期焦虑。如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发生的事。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跳过速、头痛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有的教师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内疚感并自责。有些教师则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教学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或领导,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通常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都是交叠在一起的,而且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有些教师时而感到愧疚,时而感到愤怒。
(4)神经症。这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甚至可以表现得非常严重。它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不过病人对自己的病有充分的知觉能力,并能主动求医,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基本没有缺损。神经症在社会群众中广泛存在,教师表现的也较多。主要表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强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及恐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