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下文言文
1. 帮忙翻译下文言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
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
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
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
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
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
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
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俭:歉收 B.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徙:调职 C.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责:责问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以策有干名,命代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策勤史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 蟹六跪而二鳌10.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
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
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人朝为卢部判官。
C.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他任青州知州。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
译文: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译文:参考答案8.C(责为”索取”义)9.A(连词,于是/介词,趁机;B.连词,因为;C.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并列)10.B(”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有误,应该是”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11.(1)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 凌策自己陈述(或“表示”“说”)曾三次(或“多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或“管理蜀州”)。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惮”“陈”“谙”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凌策刚刚考取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 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登第”“遗”“凡”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得分点”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
2. 翻译一下这段文言文
(留黄书这哥们)志向远大、待人宽厚,明识人才待人友善。真是有(癞和尚)高祖刘邦的风范,大英雄的气量啊。当他把全国社稷的重任都托付于诸葛(村夫)的时候,却别无二心,的确是君臣之中最大公无私的,是古往今来的美好典范啊。机智权谋虽然赶不上曹操,因为本身这方面底子不好,但是他遭遇挫折但不退缩,最终没有屈从在别人之下的原因,是因为(这哥们)察觉到对方的度量一定容不下自己的时候,他并不急着和对方因为利益而发生冲突,反而选择避开了祸患。
综上所述:古人教诲我们,留黄书这个人之所以了不起,就是能忍,外加脸皮厚,会让别人替自己干活。摊上事不急,示弱但不示强。
3. 收集所有文言文带翻译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译文]: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
调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风流倜傥,喜欢行侠仗义,一直到这时才改变原来的志节行为,恪尽职守。
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武昌民间饮用长江水,盛夏时节,何远怕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
如有人不收钱,就提着水还给他。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
他的车辆的服饰十分简陋破旧,所用的器物没有铜制或上漆的。江南盛产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
后来任武康县令,他更加坚持清廉的节操。他去除繁多的祭祀活动,尽忠职守,很受百姓的称赞。
太守王彬巡察所属各县,其他县都设宴款待。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
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作为离别赠礼。王彬与何远开玩笑说:“你的礼物超过东晋时的陆纳,恐怕会被古人讥笑吧!”高祖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
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过去曾受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治理,又使名声远播。
过了一年,何远调任始兴内史。当时泉陵侯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小至百姓住宅、交易集市,大至城池、马厩、仓库等,他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他应得的俸禄,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把那些钱作为税款赠送给他们,并且长期坚持这样做。
何远在任时,对豪强富户嫉恨如仇,对贫民百姓视为子弟,因此豪强对他特别害怕。 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身居人世间,却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己也不拜访别人,写信给别人时,无论(对方)地位的高低,所用的称谓礼节都一样。
与人交往时,从不因对方的面色低声下气,因此多受到庸俗之士的嫉恨。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
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
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这些都是出于他的天性。
1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卷) 【文言文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
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季布因此对皇上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
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曹丘坚决要求窦长 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况且我到处。
4. 谁能帮忙翻译一下古文
赵云身高八尺,面相英俊,威武雄壮,经/常山郡人举荐,携义勇官兵投奔公孙瓒。正值袁绍担任冀州牧期间,公孙瓒深怕自己管下的人投靠袁绍,因而对赵云来投自己很是高兴,但却讥笑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意追随袁绍,你为何不投靠他,反倒奔我而来?”
赵云答道:“天下混乱,不知谁能安下四方,而老百姓过的是穷困撩倒的日子。我们商议,哪里存在仁政就到哪里,这也就是我不去袁将军那而来到将军你这的原因。”于是赵云便跟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刘备依附公孙瓒时,每次接见赵云,赵云便将自身的理想与抱负告知刘备。后来赵云因为家兄亡故,便暂别公孙瓒回家为兄料理后事。刘备知道赵云此番回去,肯定不再回来,就紧握着赵云的手为他送别,赵云临行对刘备讲道:“这辈子我永远不会背叛刘将军。”
刘备投靠袁绍期间,在邺城发现了赵云。刘备与赵云同床而睡,促膝交谈,暗自派遣赵云招蓦来几百义勇士卒,都称作为刘备手下将士,而此事袁绍并不知情。后赵云跟随刘备来到荆州 曹操追杀刘备到当阳长坂,刘备丢掉老婆孩子往南逃,此时赵云怀抱小孩,即后来的蜀汉君主刘禅,保护甘夫人,也就是刘禅的母亲,都未受到战乱的祸害。此后刘备升赵云为牙门将军。刘备进兵四川,赵云与其他将领留守荆州。
我稍微分了下段,看得清楚一点
5. 冯谖客孟尝君
开篇表现冯谖如市井小人。
中心人物分析
Ú; ③市义复命。 ——市义。
Ú(第三层)营谋三窟:①百姓迎文于薛②恢复田文相位③建立宗庙于薛。 ——三窟。
Ú从以上可以看出,本文安排篇章结构有很高的技巧;③营谋三窟。更加上抑扬兼施,建立宗庙于薛。——表现深谋远虑的才华。
Ú(第一层)弹铗而歌:①食无鱼、造成悬念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极具文学色彩呵和戏剧性效果。 ——表现高人一筹的见识,这是从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和判断。
孟尝君用高利贷剥削民脂民膏、作为养士费用的罪恶。
-----------------------------
课文结构分析
全文分三层;本文刻画冯谖形象,采用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手法;冯谖:再三弹铗 署记自荐 展露才华 (正面描写) (映衬)
Ú田文;冯谖:弹铗而歌 (正面描写) 藏才不露 (映衬)
Ú左右。
Ú:轻慢势利 (侧面描写) 自命不凡 (对照)
Ú,使情节引人入胜、层层深入和有意蓄势:
Ú,大智若愚。 ——表现藏才不露的个性。
Ú②收债于薛:署记自荐。全文共分三层,每层各写三事,不断要求优厚待遇,如贪而不知足的市井小人,这是抑;然后收债于薛和帮助巩固相位,表现高人一筹:百姓迎文于薛,恢复田文相位,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分析
Ú人物描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和相互映衬对照的手法。
Ú:慷慨收罗 自叹短浅 蒙在鼓里 (侧面描写) (对照)
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和相互映衬对照的手法,使作品波澜迭起,姿态横生;①弹铗而歌;抑扬兼施,层层深入。
Ú欲扬先抑:作品旨在刻画冯谖奇特的风采,先是描写他无好无能,进而三弹其铗:装愚守拙,巧于试探,有意蓄势,造成悬念、深谋远虑的的见识,这是扬。
Ú层层深入。
Ú,矫命焚卷,市义复命,然后逐层深入表现高人一筹、深谋远虑的见识和作为; ②出无车; ③无以为家; ——试探。
Ú(第二层)收债于薛:①署记自荐; ②矫命焚卷、远见卓识的策士形象的一个重大事件。当然,“武夷九曲”,引人入胜 网上搜“《冯谖客孟尝君》详解”
焚券市义,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因为它出乎人们的预料,与当时贵族诸侯追求利益的价值标准相违背,所以最能突出策士冯谖的个性特征和智谋的特别,也是标榜和凸现冯谖的深谋远虑,难怪古人有“武夷九曲”之誉
6. 帮忙翻译下下面的文言文
京师有一户人家遭窃,小偷临走时遗落了一本小册子。失主打开一看,里面全记载着富家子弟的名字,写道“某日某甲与人在某地聚饮商议不正经的事”,或是“某人召妓聚赌”等等,一共有二十多条。
失主将盗匪遗失的小册呈送官府,官府按册子所记姓名捕人,都是本乡的纨绔子弟。官府认为他们就是打家劫舍的盗匪,然而他们的父母却认为自己的儿子平日行为虽不知检点,但还不至于沦为窃盗,因此对儿子的罪行表示怀疑。
而那群少年喝酒聚赌召妓等事都是事实,少年在严刑拷问下都自承有罪。官府逼问他们赃物何在,少年们随意妄称埋在郊外某处,官府派人挖掘,果然挖出一批财物,少年们没想到竟然胡乱说中,彼此对望,害怕的说:“这是天要我死。”而一方面官府认为既已找到失物,只待处决人犯就可结案。
有一指挥总觉得事有蹊跷,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沉思许久后说:“我手下有一名蓄胡子的马夫,每次审讯少年犯,他就借故待在附近偷听。”于是又故意一连四次召来少年问话,发觉那位大胡子马夫总会在附近,审问其他人犯时,就不见大胡子马夫,指挥命人召马夫问话,马夫大喊冤枉,指挥再命人取来刑具,这时马夫才叩头认罪,请指挥摒退旁人后说:“我原来不清楚这件案子,只因那强盗贿赂我,要我每次在审讯少年犯时,都要记下大人及少年的对话,然后飞快报告他,他答应给我一百两黄金做为酬劳,至于能挖出赃物,是因强盗得知少年犯所说的地点,连夜挖洞埋藏的。”
大胡子马夫说完,自动请求抓贼以赎罪,指挥命士兵换上便装与马夫一同前去缉捕贼人,贼人果然全部落网,少年犯也无罪开释。
7. 文言文翻译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 “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节选自苏轼《志林》)
①为:被。 ②所著履:穿的鞋。
译文: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不肯再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