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中心思想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2-15 · 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8亿
展开全部

中心思想:

作者写母亲这一形象侧重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写“我”这一形象则侧重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文章写母亲对“我”的爱,却是在抒写“我”对家、对母亲感情变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

全文以“我”的感情发展变化为主线,从“我”对生活的满足,“我”对母亲的骄傲,到“我”长大后对贫穷之家产生厌恶进而离开家。

最后以“我”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流泪结尾,以感情构筑文章框架,文中许多细小的生活场景和事件同“我”感情的脉络连结起来,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文章感情真挚,极富感染力。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林莉,1972年生于湖北嘉鱼。出生不久便被抛弃。被一盲母所收养。生活十分窘迫。后来考上了县中,不久后开始了文学创作。《小巷深处》便是她的代表作。

林莉是一个普通创作者,这篇文章是她参加黄金时代那年母亲节征文比赛获奖第一名的,先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并曾被中央八台录为电视散文,后收录到教材中。

她还曾写过《月光下》,《一个女孩》,《BYE BYE 少老板》。不过不怎么出名。网络上有她写的蝶儿飞飞(红袖添香),月红,一路走好。

《小巷深处》选入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试用本)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爱在人间,第二课《小巷深处》选自《黄金时代》1994年第7期,稍有改动和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巷深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