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阅读题急360
1. 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 及答案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 微斯人,吾谁与归?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五篇 阅读《曹刿论战。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急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在当涂管理事务,不能不学习!”吕蒙拿军中事务多来当借口(不愿学)。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涉猎,了解一下过去的事情罢了。你说你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才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话议论,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华,不再是当年吴下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应该刮目相看了,大哥你为什么懂得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才告别。
体会:1读书能改变一个人。
2不能用老眼光看人,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3正确的引导往往能改变一个人
3. 初中文言文 急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三、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四、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4. 【急
一、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 2.下见小潭 3.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佳木秀而繁阴 5.卜者知其指意 6.寡人谕矣 7.舍其文轩 8.知而不争 9.邹忌修八尺有余 10.徐公来,孰视之 二、常用文言文实词解释(括号内为要解释的词) 1.然足下之鬼乎(然) 2.卒数万人(数) 3.上使外将兵(兵) 4.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 5.楚人怜之(怜) 6.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7.地利不如人和(人和) 三、重要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彼竭我盈,故克之 1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5.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5. 初中文言文语段阅读(急用)
与朱元思书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0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答] 和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 2.“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答] 3.用现代汉语翻译“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译文] 4.《小石潭记》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本文也有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请写出这一句。
(2分) [答] 5.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3分) 目 答:〔 〕 A.蝉则千转不穷(尽) 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 D.好鸟相鸣(美丽) 7.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3分)A.风烟俱净 B.猛良若奔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 D.急湍甚箭 高可二黍许(
(4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