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的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古诗 竹枝词的意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诗文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
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
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
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蹲鸱,即芋头。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从第一首开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云: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枝考》)。拗体,即指不......>>
问题二:竹枝词这首诗什么意思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问题三:竹枝词的意思以及注释 竹枝词
-清--潘荣陛
新鸢放出万人看,
千丈麻绳系竹竿。
天下太平新样巧,
一行飞上碧云端。
解释:新的风筝放出后许多都在看,千丈的绳子系在竹竿上,这是一片详和的太平盛世做出来的各种新样式,一行行的风筝在云端飘扬写出了当时放风筝时的伟大盛况!
题外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描写了大量的民俗学知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民生百科全书。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问题四:竹枝词(其一)的意思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竹枝词,是刘禹锡在建平(今四川巫山县)作官时,采用当地一种曲调填下的诗。当地人在唱时,往往要用笛子和鼓作奏,一边唱一边舞。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问题五:《竹枝词》 解释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诗文解释】
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词语解释】
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
【诗文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
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
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
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蹲鸱,即芋头。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从第一首开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云: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枝考》)。拗体,即指不......>>
问题二:竹枝词这首诗什么意思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赏析]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以本篇最为著名。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这或者是单方面的,或者是双方之间的。细想起来,这一种歌声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语言表述,需要合适的气氛,恰当的处理,并且要考虑一定的后果;它可以凭空而来,轻妙地游动着,闪烁着,忽远忽近,似是而非;它犹如心情的触须,彼此试探,相互打量,或一触而退,或纠缠不休。你不能够简单的把歌词视为明确的约定,却也不能说它只是虚情假意的游戏――歌不过是一个开头,后面的故事还有待双方来编写。
爱情是难以言说也难以持久的东西,当它正处在朦胧状态,正处在有情无情之间时,也许是最令人心动的吧?曾经相恋的人,最终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说,就是结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趋向了平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回想起来,真是缥缈如梦。
问题三:竹枝词的意思以及注释 竹枝词
-清--潘荣陛
新鸢放出万人看,
千丈麻绳系竹竿。
天下太平新样巧,
一行飞上碧云端。
解释:新的风筝放出后许多都在看,千丈的绳子系在竹竿上,这是一片详和的太平盛世做出来的各种新样式,一行行的风筝在云端飘扬写出了当时放风筝时的伟大盛况!
题外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描写了大量的民俗学知识,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民生百科全书。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问题四:竹枝词(其一)的意思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竹枝词,是刘禹锡在建平(今四川巫山县)作官时,采用当地一种曲调填下的诗。当地人在唱时,往往要用笛子和鼓作奏,一边唱一边舞。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这是很美好的环境。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忽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这,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问题五:《竹枝词》 解释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