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一股清流,既博学多才,又忧国忧民的张养浩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9-23 · TA获得超过994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3万
展开全部
导语:元代时期,整个中国都在蒙古族的统治之下。在当时,种族歧视极为严重。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是蒙古族,因此,他们对于汉族有着很大的歧视。正是在这种种族歧视下,汉族人一般会受到奴隶般的待遇,而汉族人入朝为官的机会自然也是少之又少了。 然而,张养浩却是那众多例外之中的一个。他不仅成功地入朝为官,还成为了元代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元朝做出了很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成为了元朝的一代名臣,在史书上留下了万古清名。 张养浩本人除了具有极强的诗赋才华外,更加让人赞叹的是,他是一位心怀天下且忧国忧民的人。正是因为他内心的这种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使得他在为官之旅上为国家与百姓做出了很多实事。 出生于富庶之家 张养浩虽然没有生于豪门贵族,只是一介平民之家的儿子,但他的家庭却是十分富庶的。他的父亲张郁本来是想要通过读书来求取功名的,但后来却转而投入到了经商之中。张郁经商有道,因此他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过着还算优渥的生活。正是因为张郁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让张养浩有足够的资本去求取功名。 张郁对于自己的儿子极为重视。也许是出于自己在求学之路上半途而废的原因,他对张养浩寄予了重望,在张养浩的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钱财与精力,只为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出人头地。 张养浩塑像 正直而好学 除了张父为张养浩的教育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之外,张养浩本人也十分地勤奋向学。他对读书极为喜爱,经常不分昼夜地钻研书籍,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这让张养浩的父母感到十分忧心,他们害怕自己的儿子读书读得太痴以至于伤到了自己的身体,于是常常在张养浩读书读得痴魔之时制止他。 同时,张养浩在幼时便显现出了他正直善良的本性。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的外祖父一家将举家迁徙,从济南到江南一带定居。在他母亲带着他送别他外祖父的路途中,他在地上发现了别人遗失在路上的钱财。但这个时候这些钱财的主人已经走远了,不便返还。正直而倔强的张养浩就一路追随失主,直到将这些财物归还给其主人。 张养浩墓 得到赏识 张养浩能够得到赏识,最初还是因为他的才华。年仅十七岁的张养浩在济南游览舜祠之时,心中感触良多,为此他写了一首《过舜祠》,这让他的才华得到了初步的展露。 后来他再经过济南的白云楼时,又写下了《白云楼赋》,这首《白云楼赋》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与推崇,这也使得他名胜大燥。当时在山东担任按察使的焦遂看到《白云楼赋》后,被张养浩的才华所震撼,便决定重用他。于是,张养浩就成为了东平学正。 后来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到京城去一展宏图,因此他就离开了东平,前往当时的京城大都(今北京)求取功名。在京都,他也遇到了一位贵人,帮助他成功地打入了中央朝廷。 这位贵人就是不忽木,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近侍燕真的儿子,因此地位也十分不凡。再加上他向往儒学,因此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初次认识张养浩之时就已经是平章政事了。他在看了张养浩的文章之后,认为他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便向朝廷上书,希望朝廷能够对张养浩委以重任。在不忽木的极力推举下,张养浩成为了礼部令吏,后来还在御史台做掾吏。 张养浩体恤百姓 为国为民的表率 张养浩无论是在朝廷之中担任要职,还是在地方上担任官职,都表现出了他家国天下的大气度。他为朝廷提出了很多良谏,同时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在中央的时候,他积极地推动科举的复兴。自从元灭宋以来,自隋就流传的科举制便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张养浩为了恢复选拔人才的科举制,便和元明善等人一同致力于复苏科举制。在1135年,科举制在元朝复苏,元朝举行了整个朝代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在这次考试中,选拔出了很多治国人才。 后来关中地区发生极为罕见的旱灾,灾情十分严重,当时甚至还出现了民众互食的残忍状况。朝廷为了缓解这次的灾情,便决定派遣张养浩作为陕西行台中丞去关中地区赈灾,抚慰民众。当时张养浩其实已经十分年迈了,但出于自己一心为民的道义,他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毅然决然地前往官中处理灾情。 来到关中后,他更是不放过丝毫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赈灾之中。为此,他几乎每日都在官府之中处理事务,忙到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他本来就年迈体弱,再加上他不分昼夜地处理赈灾事务,最终他累死在了赈灾路上。 张养浩在一生的为官生涯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把自己对于治理国家的心得都集中在了他的专著《为政忠告》上。张养浩在一生中做过地方小官,也做过监察官员,亦做过中央重臣。因此,他把他这一生的经验都浓缩在这本书上,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提出了诚恳的为官建议。 《为政忠告》 文学大家 张养浩最初得到赏识正是因为他不俗的才华。张养浩一生在诗词与散文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散曲上更是一代名家。 张养浩的散曲十分豪迈宏大,属于元散曲中的豪放派。正是由于他一生非凡的经历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也体现了他本人对家国的关怀。那首我们熟知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兴;亡,百姓苦"至今读来都让人无限感慨。 《山坡羊·潼关怀古》 结语:张养浩这一生都与家国百姓连结在一起。他的整个人生都致力于振兴国家和爱护百姓之中,就连自己最后的时光,他都奉献给了人民。他用他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忠廉正直、忧国忧民的形象,让我们能够永远地记得在元代有这样一位心怀天下的人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