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二年级语文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 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 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 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 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 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经过 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 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四、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五、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段的 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 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 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待学生基本掌 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 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九、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 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 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 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小学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在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复习生字时,我让他们编字谜,学生很是喜欢,兴趣很高,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资”:发给贝贝一次工资;“啪”;一掌拍在嘴上……
2、为了不让学生对炒了又炒的生字厌烦,我一进教室就向学生求助了:孩子们,这张生字表怎么看我都觉得有缺陷,那些编者叔叔们都是按一课一课来编写的,现在整本书的生字我们都学会了,生字一课课复习起来不太有条理,你能否当当设计师,将这张生字表重新设计呀?(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兴致勃勃的,或许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可以重编生字表)然后我们评选出一个高级设计师的大作进行复习(情绪更高了,还可成为高级设计师,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生字表复习)比如可以按什么形式来归类设计呀?(学生讲了很多类别:字形相似的,可以加强区别;字音相似的,可以加深比较;同偏旁的归成一类……)于是,设计在专心致志中拉开了序幕……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板书生字时,忽略自己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我今后要教好学生写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骤――规范书写.由于经验的不足,同时上课前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造成了教学生字是方法单一,过于死板.教学不仅仅只限与一种方法,而是要以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学科,这样学生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教学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课也要做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你就要想好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要为这个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这堂课的时间及顺序,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所教的知识.当然课堂上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预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时的调整,同时,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七八岁的孩子,难免也会开小差,所以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总之,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我收获不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这一模式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 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 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 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 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经过 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 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四、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五、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段的 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 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 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待学生基本掌 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 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九、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 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 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 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小学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在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复习生字时,我让他们编字谜,学生很是喜欢,兴趣很高,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资”:发给贝贝一次工资;“啪”;一掌拍在嘴上……
2、为了不让学生对炒了又炒的生字厌烦,我一进教室就向学生求助了:孩子们,这张生字表怎么看我都觉得有缺陷,那些编者叔叔们都是按一课一课来编写的,现在整本书的生字我们都学会了,生字一课课复习起来不太有条理,你能否当当设计师,将这张生字表重新设计呀?(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兴致勃勃的,或许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可以重编生字表)然后我们评选出一个高级设计师的大作进行复习(情绪更高了,还可成为高级设计师,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生字表复习)比如可以按什么形式来归类设计呀?(学生讲了很多类别:字形相似的,可以加强区别;字音相似的,可以加深比较;同偏旁的归成一类……)于是,设计在专心致志中拉开了序幕……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正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板书生字时,忽略自己没有严格按照要求书写.我今后要教好学生写好生字的最基本的步骤――规范书写.由于经验的不足,同时上课前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于是造成了教学生字是方法单一,过于死板.教学不仅仅只限与一种方法,而是要以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喜欢上这一门学科,这样学生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教学也是如此,上好一堂课也要做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你就要想好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要为这个目的而教,要合理安排这堂课的时间及顺序,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所教的知识.当然课堂上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就要求老师随机应变了,不是一定就要按照预定的思路,而是要及时的调整,同时,二年级的学生也是七八岁的孩子,难免也会开小差,所以老师也要随时注意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总之,这个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我收获不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特作反思如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多组织研讨和现场听课、评课等活动,这些使得这一模式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交流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