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之《资治通鉴》(2)
灯火太远,看不清是谁
刘秀既不喜欢音乐,对珍宝也不感兴趣,唯独喜欢打猎。有时候甚至为了打猎而忘记了回宫的时间。
有一次外出打猎,车驾夜里返回,车队想从上东门进入城中,可是上东门候汝南人郅恽拒绝开门。刘秀命令随从在门缝里和郅恽见面,但是郅恽拒绝接受诏命,他说:“灯火太远,我看不清是谁。”刘秀没有办法只好返回,从东中门进城。
第二天,刘秀便接到了郅恽的上书,说:“从前,周文王不敢沉溺于狩猎,全身心地为万民服务。可是陛下远到山林中打猎,夜以继日,这对社稷和宗庙有什么好处呢?”
看完奏章,刘秀随即赏赐郅恽一百匹布,且东中门候贬去当参封县尉。
强项令
陈留人董宣担任洛阳令。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就藏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逮捕他。后来公主出门,让这奴仆陪同乘车。董宣在夏门亭等候,叫车停下,上前扣住了马缰绳,用刀划着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怒喝那奴仆下车,接着就杀死了他。
公主立即回宫告诉了刘秀。刘秀大怒,召董宣前来,要用刑杖把他打死。董宣叩头说:“我请求说句话再死。”刘秀说:“打算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复兴汉室,却放纵奴仆杀人,将怎么治理天下呢?我不等着被打死,请让我自杀吧!”就头撞大柱,流了一脸血,刘秀命太监拽住他。让董宣叩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服从,就叫人使劲按他的脑袋。董宣两手撑着地面,到底不肯低头。
湖阳公主对刘秀说:“你当平民百姓的时候,能窝藏逃犯,官吏不敢上门来找;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就就不能让一个县令屈从你的威权呢?”刘秀笑笑着回答说:我现在是天子和平民百姓可不一样”,接着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并且赏钱三十万。
董宣把所赏之钱都分给了手下官吏。从此他能够打击豪强,京城的人,没有不怕他的。
马革裹尸
马援从交趾返回,平陵人孟冀迎接、慰劳他。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疆,我想请求出兵讨伐。男子汉只应当战死在疆场,用马革裹尸送回家乡安葬罢了,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女人手中呢?”孟冀钦佩地说:“确实如此!做烈士就应当这样!”
当初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的原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乡隆盛(1828-1877)。原作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据说,毛岸英牺牲朝鲜战场,彭总建议运回国内安葬,领袖说了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伏波将军马援的这句话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