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题目翻译
1. 找一篇文言文的题目和翻译
是这一篇吗?
曹玮诱敌
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西蕃军将至,逆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憩士马,少选决战。”蕃人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曰:“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蕃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曹玮在镇戎这个地方,曾经与敌人交战稍有胜利,就侦察到敌人已经撤退很远了,(曹玮的军队)于是驱赶缴获的牛羊以及他们所带的衣物箱笼返回,军容很不整齐。曹玮的部下十分担忧这种情况,对曹玮说:“牛羊没有什么用,不如舍弃它们,整齐队伍然后回去。”曹玮不应答。敌人的军队离开有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因此军容不整齐,立即(于是就)折回攻打曹玮的军队。曹玮越走越慢,到了地形有利的地方,于是停下军队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快要来了,(曹玮的军队)便迎了上去,并派人说:“番军从很远的地方来,一定很劳累,我不会趁着别人疲惫时(攻击),请让士兵和马休息一下,过一会再决战。”敌人的军心(番人的心)正苦于(好)劳累,听到这话都十分开心,整齐队伍休息。过了一会,曹玮又派人告诉说:“休息够了,可以互相交战了。”于是各自击鼓进攻,交战了一次(一战下来),(曹玮的军队)大举战胜番军,于是就丢弃了牛羊回去了。(曹玮)慢慢地对属下说:“我知道番军十分劳累,所以假装贪图利益来诱惑他们过来。等他们再来了,(他们)差不多走了一百里了,如果趁他们势气尖锐时就战斗,胜负还不能定夺。走了很远路的人,如果稍微休息就会因为脚麻痹而不能站立,人的士(势)气也没了,我就凭借这一点战胜了他们。”
2. 文言文翻译的题目
左光斗传 译文 天启初,廷议起用熊廷弼,罪言官魏应嘉等。光斗独抗疏争之,言廷弼才优
而量不宏,昔以守辽则有余,今以复辽则不足。已而廷弼竟败。三年秋,疏请召
还文震孟、满朝荐、毛士龙、徐大相等,并乞召继春及范济世。济世亦论“移宫”
事与光斗异者,疏上不纳。其年擢大理丞,进少卿。
明年二月拜左佥都御史。是时,韩爌、赵南星、高攀龙、杨涟、郑三俊、
李邦华、魏大中诸人咸居要地,光斗与相得,务为危言核论,甄别流品,正人咸
赖之,而忌者浸不能容。光斗与给事中阮大铖同里,招之入京,会吏科都给事中
缺,当迁者,首周士朴,次大铖,次大中。大铖邀中旨,勒士朴不迁,以为己地。
赵南星恶之,欲例转大铖,大铖疑光斗发其谋,恨甚。熊明遇、徐良彦皆欲得佥
都御史,而南星引光斗为之,两人亦恨光斗。江西人又以他故衔大中,遂共嗾给
事中傅櫆劾光斗、大中与汪文言比而为奸。光斗疏辨,且诋櫆结东厂理刑傅
继教为昆弟。櫆恚,再疏讦光斗。光斗乞罢,事得解。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
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
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
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
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
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
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
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3. 求一文言文题目及翻译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 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 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参考答案:
23、(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4、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4. 求几篇短点儿的文言文,要有题目,翻译
画蛇添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叶公好龙
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纹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⑴。
孟子
三里之城⑵,七里之郭⑶,环⑷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⑸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⑹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⒂之界,固⒆国不以山溪⑾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⒃者多助,失道⒄者寡助。寡助之至⑿,亲戚畔⒀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⒁,故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锐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 求50篇短的初中“课外”文言文带翻译及题目
短小文言文及译文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 (《庄子·外篇·达生》)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刍(chú),柴草。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
6. 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
7. 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2)其阴逾去()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2分) 二.(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③往之女家之: ④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②已:停止③之:到……去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