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业务的风险有哪些?

 我来答
金融思维17
2022-10-10 · TA获得超过12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8万
展开全部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一)会计核算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计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帐、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做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会计结算业务的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钜额的票据诈骗。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三)内部控制风险。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从而容易发生会计事故。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四)滞后的会计运作手段带来的风险。
银行的主要业务面临哪些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对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利水平的情况;

(5)操作风险:主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7)声誉风险:该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以下对上述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一,信用风险

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指获得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不能遵照合约按时足额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在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的今天,不仅涉及传统的信用风险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风险,而且,贴现,透支,信用证,同业拆放,证券包销等业务中涉及的信用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本金风险.是指银行对某一客户的追索权不能得到落实的可能性.如呆帐贷款,最终将表现为本金风险.   潜在替代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交易对手自交易日至交收日期间违约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其大小根据市场走势向原先预计的相反方向发展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来计算.对银行而言,可能是交易对手违约,而市场又向不利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被迫代替交易对手完成原有交易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者保证风险.如果债务人违约不能偿还债务,而担保方或承诺方又不能代债务人偿还债务,就出现了第三者担保风险.   证券交易和包销风险.指的是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和一级市场交易中的风险.   交收风险.指的是资金或证券交与收的过程中,通知时间和实际时间之差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旦有关交收无法执行或交手处理错误,该风险将转化为本金风险.   信贷集中风险.是指银行的贷款只发放给少数客户,或者给某一个客户的贷款超过其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从而使所发放的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二,利率风险

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过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影响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三,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本身掌握的流动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一种本原性风险,就是由于流动性不足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其它各类风险长期隐藏,积聚,最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流动性风险是一种派生性风险,即流动性不足,可能是由于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等风险源所造成的,银行最终陷入流动性风险中不能自拔.

四,汇率风险

是指本币或外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在持有或者运用过程中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五,市场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投资或者买卖动产,不动产时,由于市场价值的波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多种市场行情的变动.

六,法律风险

是指因为对法律条文的歧义,变迁,误解,执行不力,规定不细致等原因导致无法执行双边合约,造成银行面临损失的可能性。

七,经营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程序或控制失......>>
如何防范会计结算业务操作风险
一、银行会计人员在执行法院扣划业务中遇到的问题1.银行会计人员对法院扣划业务不熟悉,相关业务处置不当带来了操作风险。如有的银行会计人员在法院执行人员提供的证件、法律文书不齐全的情况下办理了冻结扣划业务;还有的法院执行人员与银行会计人员起争执后将有关法律文书留置在银行,而银行会计人员不知道法院留置是有效的,而没有及时做相应的处理手续,导致后来法院下达了罚款通知书。目前,银行在协助法院进行查询、冻结、扣划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大部分表现在没有严格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业务操作权限管理不严,内部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具体经办人员不熟悉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等等。2.由于企业办理结算业务的渠道多,造成其存款余额不好控制,银行会计人员给法院出具有关回执时容易出错。这就要求银行会计人员要先与法院工作人员申明、沟通,主动询问清楚法院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是查询后有钱就扣划,就要先将被执行单位账户设置为只收不付状态,再书写查询余额,以......(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票据业务的主要风险
近几年来,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迅猛, 这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对短期融资需求的增加。票据作为企业间、银企间的融资工具, 兼具结算和融资功能,同时, 票据以其较高的流动性和稳定的收益, 也成为国内金融机构竞争的焦点。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压缩信贷规模、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政策下, 票据融资业务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成为企业解决资金紧张以及各金融机构实现利润新的增长点的主要业务, 但不可忽视的是, 票据业务同时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 从票据业务的风险来看, 有承兑行风险、持票风险、贴现风险、回购风险、转让风险、划款风险等。1. 融资性风险即银行对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办理贴现形成的风险。融资性承兑汇票是企业为缓解自身资金周转困难, 通过签发虚假贸易合同套取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企业不能提供真实的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 如果银行为此类承兑汇票办理了贴现, 贴现行就不能在央行办理再贴现, 也不能到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转贴现, 贴现行必然面临着资金周转问题, 即流动性风险。如果贴现行的筹资成本高于其贴现利率, 将会产生利率倒挂而影响银行的经营收益, 形成效益风险。同时, 由于 汇票是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签发的, 虽然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必须收取企业保证金, 但当前市场上大部分保证金来源为票据贴现资金滚动签发, 难免会造成汇票到期不能及时承兑而产生承兑行风险。2. 操作风险即银行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 由于操作不慎或审查不严, 误将有瑕疵的汇票或票面要素不全及伪造、变造的票据办理了贴现而造成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是要式证券, 只有具备了《票据法》规定的记载事项 才是合法的票据, 任何票面或背书的瑕疵都会造成贴现银行的支付结算风险。结算人员票据基本知识缺乏会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基层银行普遍存在着票据专门人才不足、缺乏培训、没有足够的票据鉴别器材等问题; 另外, 一些业务人员为了拉住客户, 有章不循, 违规开立账户, 降低票据结算收费标准, 对票据审验不能按要求操作, 加大了票据的支付风险。3.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指社会上或银行内部的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 伪造、变造贸易合同及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 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的风险。4. 信用风险即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 因承兑银行资金头寸紧张, 而造成银行承兑汇票延迟承兑或不承兑, 或承兑行不守信用, 有意压票, 不及时划款使贴现银行面临的风险。票据业务作为一项中间业务,部分承兑银行放松审查, 放宽条件, 超越自身能力大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造成银行信用的极度膨胀, 致使承兑到期无款垫付,形成风险。5. 票据保管风险即票据因保管不善造成的票据毁损、遗失或被盗窃而形成的风险。票据的保管风险伴随在票据业务的整个过程中, 如空白票据的保管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卡片保管风险、贴现票据的保管风险、转让票据的保管风险、票据交接风险等等。
在支付清算过程中产生的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
一、存在问题

(一)运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以来,管理部门虽然针对其业务处理特点及时制定了一些业务操作规程和系统维护办法,但对参与支付系统的各参与者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使得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存在漏洞。因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就不能在系统运行发生问题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启动应急方案,及时处理突 *** 况,很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二)人员技术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

现代化支付系统连接各银行机构和相关业务系统,支撑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支持范围广,处理的业务种类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但是就目前体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人员配置方面不如人意,人员不够稳定,技术力量严重缺乏,极易造成支付系统运行风险。

(三)支付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后,部分一线人员工作主动性差,仅满足于做好录入复核等基础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缺少敏感性。另外,有些基层经办人员缺乏工作认同感、荣誉感,认为工作风险责任大,又 相对单调、枯燥,个人发展机会较少,工作中麻痹大意思想有所显现,对出现的风险隐患熟视无睹,就很容易埋下风险隐患。

(四)支付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是有章不循,这是形成案件和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一些单位人员配备不齐、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一些基层网点常因人手配备不 足,使业务相互制约机制不落实而出现真空和漏洞, 给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二是监督检查不到位。上级对下级、主管对操作人员的定期、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制度未保持有效的连续性,影响了监督检查效果。事后监督部门仍以会计凭证和资料监督为主,只能确保所监督的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性,而无法确认业务的真实意图表达,无法实时发现犯罪分子相互勾结、使用真票据作案的情况。三是没有完善的风险评价机制。对风险管理需要一整套统一完备的风险识别、评估和信息反馈体系,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二、支付清算系统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加强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从解决法律规章、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人手,对风险隐患进行综合治理。

(一)健全支付清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电子商务的日益增多、支付服务的逐步细化以及金融市场发展,人民银行要紧扣支付清算电子化发展需要,结合基层银行业务实际,进 一步加强相关法规和规章建设。对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该废止的及时废止,对过渡时期地方性重要的业务如同城票据清算更要加强管理,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要及时启动《票据法》的修订工作;完善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规则以及《支 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规则的制定工作。以法律法规的完备性来防范和化解支付风险。

(二)营造安全和高效并重的支付清算体系监督环境

支付清算工作的重心应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 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营造“安全和高效”并重的支付体系监督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支付体系管理模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构筑清晰、明确、高效的支付管理体制。

二是要进一步培育支付体系风险防范文化。要使支付体系的所有参与者和相关工作人员都树立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强烈意识,并积极参加风险控制,不断增强自律和他律意识,克服“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文化的影响,通过营造案件风险防范及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使支付体系内......>>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风险
按目前人行的规章是大致分为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的业务。

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承诺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盯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都是表外业务。
银行的风险控制有哪些手段
1.银行的主要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其中贷款风险是主要内容。银行要给一个客户做贷款,一般前提是该客户 在银行有较长时间的结算关系,有账户流水,更重要的是日常企业财务到银行对公柜台储蓄柜台办理各种业务透漏出来的一些信息,客户经理会和企业财务聊,从而 获知企业的运作情况以及资金需求,传统上一般不和陌生客户打交道。当企业符合一定条件了,银行才开始介入授信放款,包括主动向客户营销信贷产 品或客户主动申请贷款。借款人通过贷款银行进行日常结算,银行通过检查账户往来,可以发现一些信息(不是全部,更多的信息要靠银行与企业日常的打交道聊 天,走访获知),例如近期借款人贷款1000万购买100 台汽车,那么1000万支付出去以后,正常情况下后面陆陆续续会有汽车销售收入进账,比如一周进展几十万,那么这就是汽车在销售。如果一个月内没有任何进 账,那么银行就会很紧张!!!

还有借款人缴税、水电费支付都是通过银行代扣代缴、工资通过银行代发。银行通过观察其支付是否中断、是否明显减少等,来判断企业经营是否发生重大变故。

分 析账户交易流水本身就是一种本事,流水又和银行系统参数息息相关。这一点和没有结算业务的贷款公司不同,他们没有结算网络,虽然贷款公司可以索取客户的流 水,但是一方面流水可以PS,而且不同银行的流水格式参数千差万别,贷款公司又如何识别真伪?就算是真的,又如何识别有效信息? 而且银行系统时不时的更新升级,很多同样一个科目又有各种入账方式,隔行如隔山。流水要分析,但是不是全部。

所谓银行信贷风控,就是对每一个细节深入细致的熟悉,而不是空洞的FRM之类的理论。所以要到银行作风控,首先你要熟悉银行的结算系统,对公要熟悉,对私也要熟悉。

不 少互联网公司也有办法,通过一些互联网信息,类似人肉搜索方式做风险控制,运用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反欺诈等计算,批量化操作。这是一个有意义的 尝试,互联网公司目前都是烧钱期,成熟的商业模式会如何,还未得而知。大数据固然重要,而作为银行人,往往我们要关心的是小数据,与手里的客户相关的小数 据。结算数据类似于抽样,从客户成千上万的变量中抽取最能代表客户风险状况的东西——现金流信息。有时候做好了现金流分析,已经能够判断风险80%,当然 客户的一些社交网络信息,如微博、qq信息,微信信息重要不重要,有时候的确很重要,权当一种预警信息吧。对于那些小微贷款,客户处于社会底层,不在金融 体系里,账户都没有,更别说结算,那么只能用互联网抓瞎,权作一种聊胜于无。对于银行来说,直接放弃这些客户是比较保险的做法。

担保方面的熟悉。第一还款来源前面已经谈过了。下面说说第二还款来源。

抵押物:要熟悉各种抵押物,房产,房产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政策风险?抵押登记如何办理?他项权证也有假的哦,我亲历过,房管局和借款人串通起来骗贷几个亿!!!股权质押如何办理, *** 哪个部分受理?出了风险如何处置?有哪些障碍?汽车抵押如何控制?如何拖车?

所以银行风险控制,就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一个小细节失控,就是几个亿的漏洞!!!

2.技术与管理。做了十年风险管理,说说自己的体会。

年 少时,认为要专业,什么VBA\SAS\CFA\FRM\风险案例模型研究一大堆,其实到了后来发现,做好还是要团队,要管理,要整合资源。也即是另一种 能力。专业的知识,可以补救,能力提升则不易。明明知道哪些事情该如何做,但是具体的事情要人去做,手下的人品质出了问题,再强大的风险控制体系,都无济 于事。人防物防技防。现在过于偏重技术,例如用大数据建模筛选信贷客......>>
结算风险的风险敞口通常是多大
授信业务有敞口一说,因为有担保。

结算业务没有敞口一说,主要是操作风险。
银行个人结算开户环节需要关注的风险要点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是相对于“储蓄”帐户而言的。在以前,人民银行对个人在银行开立的帐户是定义为“储蓄”帐户的,就是存取钱款使用的帐户。

但是,近年随着银行业务的拓宽,个人的银行帐户不再只是存取钱的,而是可以进行缴费、划转、汇兑等结算功能的。于是,我国的银行界对个人银行帐户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区分。

单纯用于存取款的帐户定义为储蓄帐户(如果有人给你办理汇款这种结算业务你是收不到钱的)。

我个人认为这种功能单纯的帐户是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的。

现在个人去银行开立帐户,银行都会提示客户签署“个人结算帐户”的协议。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决定是否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
交易所的风险有哪些?拜托各位大神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主要如下规定: (1)、保证金制度 保证金分为结算准备金和交易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标准在期货合约中规定。 期货合约交易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风险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并向中国证监会报告: ①出现连续同方向涨跌停板; ②遇国家法定长假; ③交易所认为市场风险明显增大; ④交易所认为必要的其他情况。 调整期货合④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的,交易所应在当日结算时对该合约的所有持仓按新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进行结算。保证金不足的,应当在下一个交易日开市前追加到位。 (2)、价格限制制度 价格限制制度分为熔断制度与涨跌停板制度。每日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由交易所设定,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期货合约的熔断与涨跌停板幅度。 股指期货合约的熔断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6%,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正负10%,最后交易日不设价格限制。 每日开盘后,股指期货合约申报价触及熔断价格且持续一分钟,该合约启动熔断机制。 ①启动熔断机制后的连续十分钟内,该合约买卖申报在熔断价格区间内继续撮合成交。十分钟后,熔断机制终止,涨跌停板价格生效。 ②熔断机制启动后不足十分钟,市场暂停交易的,熔断机制终止,重启交易后,涨跌停板价格生效。 ③收市前三十分钟内,不启动熔断机制。熔断机制已经启动的,继续执行至熔断期结束。 ④每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 (3)、限仓制度 限仓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投资者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持仓的最大数额。 同一投资者在不同会员处开仓交易,其在某一合约的持仓合计,不得超出一个投资者的持仓限额。 会员和投资者的股指期货合约持仓限额具体规定如下: ①对投资者单个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持仓限额为2000手。 ②某一合约总持仓量(单边)超过10万手的,结算会员该合约持仓总量(单边)不得超过该合约总持仓量的25%。 ③获准套期保值额度的会员或投资者持仓,不受此限。 会员和投资者超过持仓限额的,不得同方向开仓交易。 (4)、大户报告制度 投资者的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的,投资者应通过受托会员向交易所报告。交易所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制定并调整持仓报告标准。 投资者的持仓达到交易所报告标准的,应于下一交易日收市前向交易所报告。交易所有权要求投资者补充报告。 达到交易所报告标准的投资者应提供下列材料: ①《投资者大户报告表》,内容包括会员名称、会员号、投资者名称和交易编码、合约代码、持仓量、交易保证金、可动用资金; ②资金来源说明; ③法人投资者的实际控制人资料; ④开户材料及当日结算单据; ⑤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5)、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是指交易所按有关规定对会员、投资者持仓实行平仓的一种强制措施。 会员、投资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交易所对其持仓实行强行平仓 : ①会员结算准备金余额小于零,并未能在规定时限内补足的; ②持仓超出持仓限额标准,并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平仓的; ③因违规受到交易所强行平仓处罚的; ④根据交易所的紧急措施应予强行平仓的; ⑤其他应予强行平仓的。 强行平仓的执行原则:强行平仓先由会员执行,时限除交易所特别规定外,一律为开市后第一节。规定时限内会员未执行完毕的,由交易所强制执行。 强行平仓的执行程序 : ①通知。交易所以“强行平仓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的形式向有关结算会员下达强行平仓要求。通知书除交易所特别送达以外,随当日结算数据发送,有关结算会员可以通过交易所系统获得。 ②执行及确认。 1、开市后,有关会员应自行平仓,直至达到平仓要求; 2、结算会员超过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