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中药)详细资料大全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薄荷,中药名。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即同属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湿地河旁,根茎横生地下,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它是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光明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在中国,薄荷主要以江苏、安徽两省产量最大。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 : 薄荷
- 别称 : 野薄荷、夜息香、鱼香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植物纲
- 目 : 管状花目
- 科 :唇形花科
- 属 :薄荷属
- 种 : 薄荷
- 分布区域 : 南北各地
- 采收时间 :宜春、秋季采收
- 用量 :3-6g
- 毒性 :无毒
入药部位
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性味
味辛,性凉。归经
入肺、肝经。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
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相关配伍
①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常用,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②与川芎、石膏、白芷常用,用于风热上攻,头晕目眩。 ③与柴胡、白芍、当归等常用,用于肝郁气滞。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在其它药物快要煎好时才下,即后下)。禁忌
薄荷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炮制方法
除去老茎和杂质,略喷清水,稍润,切短段,及时低温干燥。生理特性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30~1500px,下部数节具纤细的须根及水平匍匐根状茎,锐四棱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仅沿棱上被微柔毛,多分枝。花期6-9月,果期10月,生长于水旁潮湿地,海拔可高达3500m。其对温度适应能力较强,其根茎宿存越冬,能耐-15℃低温。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低于15℃时生长缓慢,高于20℃时生长加快。在20℃-30℃时,只要水肥适宜,温度越高生长越快;为长日照作物,性喜阳光。日照长,可促进薄荷开花,且利于薄荷油、薄荷脑的积累;对土壤的要求不十分严格,除过砂、过黏、酸碱度过重以及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以砂质壤土、冲积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pH值为6-7.5为宜。产地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江苏、安徽为传统地道产区,但栽培面积日益减少。相关论述
①《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②《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食疗》引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子别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属脾故也。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③《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④《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⑤《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