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
截至2019年恩施市是县级市。
春秋时期地属巴国;战国时期属楚巫郡,秦朝时属南郡,三国吴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
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化郡,又复为施州。
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之。雍正六年(1728年)设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为施南府附郭县。
中华民国初年,府存县,直隶湖北省;旋先后隶湖北荆南道、荆宜道、施鹤道和鄂西行政区。
1949年成立恩施县人民政府。
1982年设立县级恩施市,实行县市分治。
1984年1月,撤销恩施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恩施市。
1996年,恩施市面积3814平方千米,人口约73万人。辖3个街道、3个镇、16个乡: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龙凤镇、崔家坝镇、板桥镇、七里坪乡、三岔乡、新塘乡、双河乡、石灰窑乡、红土乡、沙地乡、白杨坪乡、太阳河乡、
龙马乡、沐抚乡、屯堡乡、白果乡、芭蕉乡、盛家坝乡、黄泥塘侗族乡。市政府驻舞阳坝。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恩施市总人口755725人,其中:小渡船街道36029人,舞阳坝街道80499人,六角亭街道45923人,龙凤坝镇44400人,崔家坝镇40179人,板桥镇20075人,七里坪乡34205人,三岔乡29716人,新塘乡32467人,
双河乡17076人,红土乡29463人,石灰窑乡14030人,沙地乡34185人,白杨坪乡58831人,龙马乡18493人,太阳河乡21848人,屯堡乡45180人,沐抚乡27096人,白果坝乡28288人,芭蕉乡37673人,盛家坝乡36487人,黄泥塘侗族乡23582人。
2001年,撤销七里坪乡,大部分区域并入舞阳坝街道;撤销龙马乡,并入龙凤镇;撤销双河乡,并入新塘乡;撤销沐抚乡,并入屯堡乡;撤销芭蕉乡、黄泥塘侗族乡,合并设立芭蕉侗族乡。
2004年末,恩施市总人口771459人。辖小渡船、舞阳坝、六角亭3个街道,板桥、龙凤坝、崔家坝3个镇和三岔、新塘、红土、沙地、白杨坪、太阳河、屯堡、白果、芭蕉、盛家坝10个乡。共有34个居委会、172个村委会。
扩展资料:
恩施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12.3%(可比增长,下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4%。一产业增长4.5%,二产业增长13.2%,三产业增长10.7%。产业结构比由18.5:38.5:43.0调整为18.0:38.8:43.2。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达到1.1亿美元,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亿元,增长4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2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92元,增长10%。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5.4%。城镇化率达到48.4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增长32.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4.8%。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