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代表什么
惊蛰节气代表的是自然界的生物受到节律的变化,出现萌发生长的情况。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在历史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据说是因为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唐代以后,“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后来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一直到今天。
惊蛰的气候特征: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民谚云:“春雷响,万物长”以及“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这些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惊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