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主要杀什么虫
噻嗪酮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能有效防治水稻的大叶蝉科、飞虱科等害虫,马铃薯的大叶蝉科害虫,柑橘、棉花和蔬菜的粉虱科害虫,以及柑橘的蚧科、盾蚧科、粉蚧科害虫等。
作为农田杀虫剂大面积喷洒后,可能会直接污染土壤,并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噻嗪酮,又称扑虱灵,属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作为农田杀虫剂大面积的喷洒,可造成土壤的直接污染,并对水体也造成一定的污染,长期使用能造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
长期使用能造成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进入环境中的噻嗪酮在植株中的消解速度较快,半衰期2~3d;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较长,半衰期13~14d。长时间在稻田喷洒后发现,农药能残留在糙米、谷壳、茎秆中,并且随着喷洒及雨水进入土壤及水环境中造成污染迁移和扩散,由于噻嗪酮对光和热比较稳定,当喷洒时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体内及体外效应
对人体的作用机理没有较多的研究,对昆虫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不同受药部位,作用于昆虫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心侧体、前胸腺体等的正常活动,呈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而这种不良反应是不可逆的,使害虫受药后不能复苏。
褐稻虱卵的两种作用方式都是通过卵壳(或卵孔)作用于胚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严重干扰各外胚层肉陷器官(系统)的形成,或使刚孵化个体接触药剂而死,它对飞虱、叶蝉、粉虱、蚧壳虫等同翅目害虫有特效,能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代谢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噻嗪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