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大芬油画村]大芬油画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每年超过500万幅梵高、毕加索、莫奈、达・芬奇、拉斐尔经典油画的临摹品,在这里批量生产走向世界。生存与艺术梦想的双重实现,新移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寻梦的理由。
黄江,第一个来这里寻梦的香港人
黄江,广东新会人,从小在广州长大。1966年广州四中毕业,1972年移民香港。他晚上在一家夜总会做调酒师,白天在业余美术班学艺。
黄江从1992年起就不画了。但他经营油画的生意却越做越大,他在香港接单,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客户大都是来自欧美、南非和亚洲一些国家,这是他的优势。
每当黄江接到一个大的订单,他就坐镇大芬村,动用数百名画师或者说是画工为他赶货。黄江带了很多学生,前后加起来在500人以上。黄江现在基本上不做零售了,尽管零售的价格比外销还贵些。他现在实际是一个油画业务的包销商,而他遍布珠三角的学生则成为他的分销网络。早期跟黄江学艺的学生实际是一种学徒,有着明显的劳务关系,分开后因为经营上有联系,实际上又变成生意上的伙伴。
大芬村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本村村民只有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则有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前,村民只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黄江看中大芬村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又处在深圳特区关外布吉镇的独特地理位置,首先在这里租用民房收购油画,然后通过香港转销世界各地。同时,他招募学徒进行油画培训,很快着手临摹名画,以此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批量订单。由此,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的舶来艺术便在大芬村落地生根。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江就从香港来到广东江门开设油画工作室,1983年还到福建开过画廊,但他自称是办画厂,不过厂里没有机器,全是用手工作画。1986年后,黄江相中了深圳,在罗湖黄贝岭商场租下600平方米的场地作画,而他带的画工或者学员则达到60人。几年后,商城老板要提租,从4000元提到6000元,黄江感到成本上升的压力。当时每幅画只能赚到2元钱,挺下去肯定没有出路。
于是,他就选择了当时还十分冷清的布吉大芬村作为新据点。他带着原班人马来到大芬开始寻找自己新的梦想,这些人都应该是大芬油画村的拓荒者。
黄江和他的学生在大芬村形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20多年间,从业人数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临摹名画的同时,一批原创画家也蜂拥而至。
大芬村现在有千家画廊,8000余名画工汇聚。黄江的画廊店面是租下的临路的两层小楼,底层用做油画材料专卖店,楼上是工作室,有大小四间相连相通。10多年来,他再也没有搬迁过。而今天大芬村的画廊与日俱增,丰富之极,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黄江的画廊己经很难从他周围的画廊中分辨出来。
我要去大芬
吴瑞球,出生于广东汕尾陆丰农村,8岁开始学画,1980年随哥哥一起从老家来到深圳光明农场投师美籍画家学习油画。他凭着自幼培养的绘画基本功,在名师的指点下,很快上手油画。然而,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靠卖水果为生。
后来,他得知了黄江在大芬办油画工厂经营油画生产和出口的消息。
“我要去大芬。”决心一下,吴瑞球立即放弃小买卖,和哥哥一起来到了大芬村。哥哥跟黄江学画,吴瑞球凭自己的能力办起了培训班,培养学员80多人。后来这些学生成了他以后卖画订单的重要帮手。
1995年,吴瑞球已经有差不多200个画工,那时,他的老师黄江感受到了威胁。
“老师黄江不给我订单了,”吴瑞球说。于是,他就到广交会上去找。一下子找到了40万张订单。那是木板油画,40天交货。“我不是冒险接单的,因为我们明白应该如何来完成。那时候,我手下有200人,再到外面找50个就有250人。我把画分下去包干到个人,40个样板,40个画面如期完成。用流水线,20人一排,画天空的、画山的、打底色的,不用换笔。所以说,完成了那批订单才有我今天的集艺源公司。要完成这样的一批订单可能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说画工必须要够数、质量必须要好、时间必须要保证、速度必须要快。快到哪种程度呢?会两只手画画,同时画不一样的构图,左边是风景,右边是花。大家称之为刀王。”
1989年吴瑞球将生意上的积蓄拿出来,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公司和工厂,招聘大批画师、画工,流水线般地临摹制作世界名画,然后转经香港画商之手,销往欧美,销往世界各地。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吴瑞球已成为大芬油画村集艺源艺术公司董事长,拥有画工600多名,每年有超过30万幅的油画运往世界各地。
张志雄,汕尾陆丰人,1996年他得知表哥在大芬村画画,便义无反顾地来到深圳。最早跟着吴瑞球学油画、接订单,时间久了他便自己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包括妻子在内。画的油画能出口欧美,挂在老外房间里让西方人欣赏,他认为那是让自己自豪的事。
被称之为“油画村”的大芬
18岁的画工阿忠说:“有些欧美订单,我们会连日加夜地去赶,那些画看不懂,画多了以后,突然就会悟到这种油画存在的奥妙。”画工们每天在绘画车间流水般的挥笔画画,油彩的芳香渗透他们的肌体,让他们兴奋。
“我是在这里学会了油画,也是在这里懂得了自己也有事业要做。每个月有一两千元收入,又能干自己喜欢的活,真的很快乐。”来自湖南邵阳县的龙桂秋,住在大芬村9巷2号303房,刚来深圳时不懂画油画,后来跟着表哥学习,很快上手,现在每天可画6~8幅梵高的油画。生存与艺术梦想的双重实现,新移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寻梦的理由。
画工姚苏华说:“画村中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联系着大家,油画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尽管画工生活艰辛,一幅画只不过赚几十元钱,他们收入的一部分除供自己租房吃饭外,余下的还要孝敬给远方的父母。
在大芬油画村里,油画从业人员由画家、画师、画工、学徒组成……
黄江,第一个来这里寻梦的香港人
黄江,广东新会人,从小在广州长大。1966年广州四中毕业,1972年移民香港。他晚上在一家夜总会做调酒师,白天在业余美术班学艺。
黄江从1992年起就不画了。但他经营油画的生意却越做越大,他在香港接单,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客户大都是来自欧美、南非和亚洲一些国家,这是他的优势。
每当黄江接到一个大的订单,他就坐镇大芬村,动用数百名画师或者说是画工为他赶货。黄江带了很多学生,前后加起来在500人以上。黄江现在基本上不做零售了,尽管零售的价格比外销还贵些。他现在实际是一个油画业务的包销商,而他遍布珠三角的学生则成为他的分销网络。早期跟黄江学艺的学生实际是一种学徒,有着明显的劳务关系,分开后因为经营上有联系,实际上又变成生意上的伙伴。
大芬村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本村村民只有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则有1万多人。改革开放以前,村民只依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黄江看中大芬村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又处在深圳特区关外布吉镇的独特地理位置,首先在这里租用民房收购油画,然后通过香港转销世界各地。同时,他招募学徒进行油画培训,很快着手临摹名画,以此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批量订单。由此,油画这种源自西方的舶来艺术便在大芬村落地生根。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江就从香港来到广东江门开设油画工作室,1983年还到福建开过画廊,但他自称是办画厂,不过厂里没有机器,全是用手工作画。1986年后,黄江相中了深圳,在罗湖黄贝岭商场租下600平方米的场地作画,而他带的画工或者学员则达到60人。几年后,商城老板要提租,从4000元提到6000元,黄江感到成本上升的压力。当时每幅画只能赚到2元钱,挺下去肯定没有出路。
于是,他就选择了当时还十分冷清的布吉大芬村作为新据点。他带着原班人马来到大芬开始寻找自己新的梦想,这些人都应该是大芬油画村的拓荒者。
黄江和他的学生在大芬村形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20多年间,从业人数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临摹名画的同时,一批原创画家也蜂拥而至。
大芬村现在有千家画廊,8000余名画工汇聚。黄江的画廊店面是租下的临路的两层小楼,底层用做油画材料专卖店,楼上是工作室,有大小四间相连相通。10多年来,他再也没有搬迁过。而今天大芬村的画廊与日俱增,丰富之极,大有后浪推前浪之势,黄江的画廊己经很难从他周围的画廊中分辨出来。
我要去大芬
吴瑞球,出生于广东汕尾陆丰农村,8岁开始学画,1980年随哥哥一起从老家来到深圳光明农场投师美籍画家学习油画。他凭着自幼培养的绘画基本功,在名师的指点下,很快上手油画。然而,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靠卖水果为生。
后来,他得知了黄江在大芬办油画工厂经营油画生产和出口的消息。
“我要去大芬。”决心一下,吴瑞球立即放弃小买卖,和哥哥一起来到了大芬村。哥哥跟黄江学画,吴瑞球凭自己的能力办起了培训班,培养学员80多人。后来这些学生成了他以后卖画订单的重要帮手。
1995年,吴瑞球已经有差不多200个画工,那时,他的老师黄江感受到了威胁。
“老师黄江不给我订单了,”吴瑞球说。于是,他就到广交会上去找。一下子找到了40万张订单。那是木板油画,40天交货。“我不是冒险接单的,因为我们明白应该如何来完成。那时候,我手下有200人,再到外面找50个就有250人。我把画分下去包干到个人,40个样板,40个画面如期完成。用流水线,20人一排,画天空的、画山的、打底色的,不用换笔。所以说,完成了那批订单才有我今天的集艺源公司。要完成这样的一批订单可能有很多的因素,比如说画工必须要够数、质量必须要好、时间必须要保证、速度必须要快。快到哪种程度呢?会两只手画画,同时画不一样的构图,左边是风景,右边是花。大家称之为刀王。”
1989年吴瑞球将生意上的积蓄拿出来,创办了自己的艺术公司和工厂,招聘大批画师、画工,流水线般地临摹制作世界名画,然后转经香港画商之手,销往欧美,销往世界各地。十几年过去了,如今吴瑞球已成为大芬油画村集艺源艺术公司董事长,拥有画工600多名,每年有超过30万幅的油画运往世界各地。
张志雄,汕尾陆丰人,1996年他得知表哥在大芬村画画,便义无反顾地来到深圳。最早跟着吴瑞球学油画、接订单,时间久了他便自己组织了一个小团队,包括妻子在内。画的油画能出口欧美,挂在老外房间里让西方人欣赏,他认为那是让自己自豪的事。
被称之为“油画村”的大芬
18岁的画工阿忠说:“有些欧美订单,我们会连日加夜地去赶,那些画看不懂,画多了以后,突然就会悟到这种油画存在的奥妙。”画工们每天在绘画车间流水般的挥笔画画,油彩的芳香渗透他们的肌体,让他们兴奋。
“我是在这里学会了油画,也是在这里懂得了自己也有事业要做。每个月有一两千元收入,又能干自己喜欢的活,真的很快乐。”来自湖南邵阳县的龙桂秋,住在大芬村9巷2号303房,刚来深圳时不懂画油画,后来跟着表哥学习,很快上手,现在每天可画6~8幅梵高的油画。生存与艺术梦想的双重实现,新移民们终于找到了自己寻梦的理由。
画工姚苏华说:“画村中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联系着大家,油画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尽管画工生活艰辛,一幅画只不过赚几十元钱,他们收入的一部分除供自己租房吃饭外,余下的还要孝敬给远方的父母。
在大芬油画村里,油画从业人员由画家、画师、画工、学徒组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2018-09-27 广告
2018-09-27 广告
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首重策划设计,然后制作安装,设计环节以创意为先导,制作安装以效果为主。历经多年艺术实践,在城市雕塑艺术、室内外环境雕塑艺术、公共艺术、园林景观雕塑艺术诸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苏州得手雕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