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 我来答
立辰学长说学习
2023-01-17 · TA获得超过36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8.7万
展开全部

1.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7.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9.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1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5.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1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1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1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2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24.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2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XX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2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28.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31.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

  3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3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3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6.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3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4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4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4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4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4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4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48.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屈原《离骚》)

  49.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5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5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5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②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⑤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⑥表恢复的:复、还

  ⑦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3.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XXXX(《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4.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XX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5.高三语文必修一上册知识点


  1.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2.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

  3.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95~前277年。

  4.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6~前243年。釐:也写作“僖”。

  5.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

  6.薨(hōng):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7.即位:指帝王登位。

  8.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9.仁:仁爱。

  10.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下:谦让。

  11.无:不论。

  12.贤:有才德。

  13.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

  14.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15.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

  16.之:他们,代“士”。

  17.以:凭仗。

  18.其:他的,代信陵君。

  19.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20.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

  21.争:争先恐后。

  22.归:投奔,归附。

  23.致:招来。

  24.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

  25.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

  26.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27.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

  28.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29.夷门:大梁城的东门。

  30.监者:守门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