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情绪宣泄是幼儿园的一个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幼儿对个人情绪宣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而不良的宣泄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让幼儿适度地宣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为幼儿提供适度宣泄情感的方法,让孩子生活或活动中消除内在的积郁,让心中的愤怒或不满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上做一些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宣泄是幼儿园的一个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幼儿对个人情绪宣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由于需要不能获得满足,幼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如,成人强硬的阻止他与同伴游戏;长期受到溺爱,习惯于在成人的迁就下生活,而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等。幼儿园中,幼儿在出现不良行为被批评,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受了委屈……等情况下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发泄的需要。幼儿有宣泄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这样那样的条件所限制。独生子女“娇、骄”二气严重,听不得批评,情绪波动大,动不动就产生消极情绪。家长们要不就是溺爱幼儿,要不就是严加“拷打”,有的家长也希望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教育幼儿,但是缺乏技巧,往往凭自己的喜好教养幼儿。教师对此常用的方法、一贯的态度是正面的教育,或者是严厉的批评,还有的是索性将他们丢在一边,不闻不问。家长和教师的忽视,以及方法上的简单,经验缺乏科学的验证,没有控制的具体要点,处理很模糊。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一部分幼儿学会压抑,或者以不正确的方式发泄,而不良的宣泄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它会助长急躁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产生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甚至会造成侵扰其他幼儿,伤害他人等现象。
我们认为,应该理解幼儿的宣泄需要,并以适当的方式让幼儿适度地宣泄,以让他们疏导消极情绪。 快乐的含义并不是无忧无虑,永远愉快的。只有让孩子学会恰当体验、控制和表达他们的各种情绪,才能成为真正快乐的人。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可见,如何让幼儿适度地宣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从一些让幼儿适度宣泄情感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生活或活动中消除内在的积郁,让心中的愤怒或不满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做一探讨。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内容和情绪体验。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如情景讲述活动《消气商店》中,在情景讲述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理解体验不良情绪,找出情绪宣泄——消气的方法,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消气商店》活动中,我们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通过设置开商店的游戏化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宣泄方式。我们对于幼儿表达的情绪体验、感受,不枉加批评或评论,而是通过设置的“冲突情境”教会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讨论和商量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来。在冲突情境出现后让幼儿自己进行评论,并寻找解决矛盾、让冲突双方都高兴的对策,让幼儿通过讨论,自觉的,心悦诚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经过多次“情境冲突”的讨论,幼儿逐步学会怎样更好地宣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让自己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快乐地生活。
当然,幼儿情绪宣泄教育指导并不是一个教学活动单独能完成的,教育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关注幼儿的反应,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地情绪,积极、快乐地生活。
二、提供适当的玩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宣泄。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成人有时也很难理解,对于这样的孩子,适当的玩具是其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
记得带小班的时候,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张靖宇小朋友不小心被人家撞到了,而那位小朋友也没有向她道歉,结果张靖宇就在地上号啕大哭,委屈极了,任凭我怎么安慰,劝解,请那位小朋友道歉都还是无济于事,刚好那个时候我们是在体育室里活动,于是我就抱着她一起到海洋球区里,奇怪的是,她很快就止住了哭声,转而听到的是欢快的笑声。
可见,提供适当的玩具,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途径。海洋球具有鲜艳的颜色,孩子通过敲击海洋球,可以宣泄愤怒和挫败的情绪。同时,敲击球所制造的声音能够让孩子格外兴奋,球的掉落和滚动又吸引着孩子去追踪从而转移了孩子的关注点,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会变得快乐起来。游戏时,孩子兴奋地用手抓这个又抓那个球,站起来,倒下去,玩得不亦乐乎,全然不记得刚才不愉快的事情了。
三、进行暂时隔离,重在自我发现。
幼儿园吃饭的时间快到了,于伊东还没有盥洗,周老师要开始给小朋友分碗了。平时周老师分碗都有值日生帮忙的,今天是于伊东做值日生,可他很拖拉,手也没有洗,衣服也还没有塞好,于是我就请了另外一位小朋友去帮周老师的忙。于伊东一见急了,想赶快洗好手去做值日生,可是裤子这个时候不听话,总是穿不好,眼看碗都快分好了,可于伊东还没有好,就急冲冲地跑进教室一把夺过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碗,“砰”一声摔在地上,没等我走过去,他就委屈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嘴里不停的喊着:“今天是我值日!” 不过我们谁也没有理会。
日常教育中可见,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幼儿发脾气也是一种情感宣泄。而成人为了让幼儿不发脾气或生怕幼儿的心灵受到伤害则一味迁就。显然,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有意无意地起到强化幼儿无理取闹的作用,使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到严重时,稍遇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呼喊、脚踢、打滚等暴怒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儿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会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
当幼儿在情感宣泄时,我们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怒火万丈,更不能“火上添油”,而应该冷静对待。幼儿的情感宣泄,就像六月里的雷阵雨,一阵狂泄之后,就会云开日出,经过一阵宣泄、撒泼,幼儿紧张、焦虑、不平的心理,就会逐渐得到缓解,重又趋于平衡,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此,我采取“暂时隔离法”,以使幼儿的情绪更好地、更快地平静下来。
的确,于伊东似乎也发现自己哭了很久也没有人理会,过了一会儿也就不哭了,自己捡起地上的碗,跑到盥洗室里洗干净了,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于是我也过去轻轻地和他谈心,了解发脾气的原因。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好的,你可以和老师提出来,今天你是值日生,也可以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快一些,这样就很好了,他听了我的话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与他谈心,并对幼儿宣泄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宣泄。这样,幼儿不仅能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正确地用适当的方法宣泄情绪。
四、给予幼儿宣泄的机会,并进行情绪疏导。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则可把某一些攻击性行为归结为是幼儿情绪宣泄的一种表现,当然这是不良的宣泄。那么这不良的宣泄又来源于何处呢?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其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或者显得无聊等等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类幼儿的脾气往往比较暴躁,而且一触即发。
我班的周辰旭小朋友个性强,喜欢玩皮球,可老是拍不好,每次屡遭“失败”后他就会顿时显出一副悻悻然的样子,随后就顺势推一下,打一下身边的同伴转身就走,同伴霎时被无缘的一击给激怒了,于是难免引起一场纠纷。遇到这种事,我就对他进行情绪疏导,让他克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坏脾气。我用“移情法”让他多想想:“如果你被哪个同伴突然欺侮会怎么想,怎么做?”于情于理让他设身处地体会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跟幼儿们一起讨论:“皮球老是拍不好怎么办?”小朋友们为他想了很多办法。我边表扬他们边说:对,以后碰到不高兴的事可以自己想想也可以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通过教育周辰旭,他也真的冷静地想了,也真想了不少自我控制的办法,并把办法说了出来:我请别人来教我;我待会儿再玩,我先去踢足球,我想可能我玩累了,我休息一下再玩,等等。在不间断的疏导过程中周辰旭渐渐明白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提高认识水平,又能使幼儿明白道理,分清是非,一旦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当内心滋生不满情绪时,就能起到指导行为,缓解情绪,控制宣泄强度的作用,长此以往,幼儿的不良发泄将会有所改善。
五、 游戏能为幼儿宣泄内心的紧张和负面情绪提供机会。
幼儿生活在成人主宰的社会中,平时只有听众父母和老师,他们很少有自由自主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生活得很被动,很压抑,也很紧张。而游戏则是松驰幼儿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平时我们发现有些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橡皮泥,他们玩橡皮泥时那一系列的“用劲地挤、压、扭、捏”等动作,和最后一下将橡皮泥使劲地摔在桌子上的动作,都具有宣泄的功能。还有“扔沙包游戏”、“扔纸球游戏”里的“扔”,以及用力地捶打羊角球等,有的幼儿有时反复地搭积木,然后又“用力地把它推倒”;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幼儿喜欢把布娃娃的裤子拉下来,然后“狠狠地打”它的屁股,并且一面打一面口中念念有词……,在这些“宣泄游戏”中,幼儿把在现实中对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沙包等物体上去。又如,在玩医院游戏时,许多幼儿很喜欢玩“打针游戏”,这是幼儿将在医院打针时所受的痛苦发泄到被打针的对象——布娃娃等上去。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幼儿经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中的“发泄”行为之后,他们的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有发泄的机会,并且对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表现出来的一些具有宣泄意义的行为,即使有一定的破坏性,我们也应多一份谅解和接纳;并且在幼儿表现出有宣泄意义的行为时,我们老师要意识到幼儿正处在心理的紧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让幼儿走出当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千万不可因幼儿的“宣泄行为”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而惩罚他们,否则将会使得幼儿处于更加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宣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六、利用“兴趣转移法”,让幼儿适度宣泄。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宣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玩“打野鸭”的游戏。在第一批孩子中我请了戴思媛。看得出她是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的,可惜的是第一个回合她就输了,明显她有点生气。我却笑着对她说:“灵灵,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玩了,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当我看到戴思媛正有声有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我心里乐了,因为她不再为“输”生气了,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这种“兴趣转移法”不仅使幼儿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宣泄,,还能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七、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宣泄。
幼儿在遭到冲突或挫折时,往往会将事由或心中的不满感受告诉老师,以寻求同情和安慰。有的孩子喜爱“告状”,是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
这种以寻求支持的方式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它不仅体现了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是幼儿消除心理郁积的常用方式。在幼儿面对教师宣泄时,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或批评,或不在意,那么以后幼儿会不知不觉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应付各种不良情绪,摆脱情绪的困扰。如自我压抑,向他人投射等。面对孩子的“告状”,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些:
1、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当孩子“告状”时,我们不应以“去,我忙着呢!”或简单地应一句:“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去对待,这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我们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2、弄清事实,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弄清孩子“告状”的原因,适当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的家长争吵,应鼓励、启发自己的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想想是谁的错,该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在敢于向我们将自己的情绪真正宣泄出来。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孩子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引导幼儿调节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及时排解消极情绪,十分必要,对幼儿良好个性形成、认知发展、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总会有各种各样情绪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很希望他们痛快地释放和表现出来,得以适当的宣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幼儿是一个有多种需要特别是表达自己情绪需要的个体,我们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来让幼儿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和谐的方式来表达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更好地促进幼儿自身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情绪宣泄是幼儿园的一个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幼儿对个人情绪宣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由于需要不能获得满足,幼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如,成人强硬的阻止他与同伴游戏;长期受到溺爱,习惯于在成人的迁就下生活,而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等。幼儿园中,幼儿在出现不良行为被批评,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受了委屈……等情况下也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发泄的需要。幼儿有宣泄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这样那样的条件所限制。独生子女“娇、骄”二气严重,听不得批评,情绪波动大,动不动就产生消极情绪。家长们要不就是溺爱幼儿,要不就是严加“拷打”,有的家长也希望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教育幼儿,但是缺乏技巧,往往凭自己的喜好教养幼儿。教师对此常用的方法、一贯的态度是正面的教育,或者是严厉的批评,还有的是索性将他们丢在一边,不闻不问。家长和教师的忽视,以及方法上的简单,经验缺乏科学的验证,没有控制的具体要点,处理很模糊。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一部分幼儿学会压抑,或者以不正确的方式发泄,而不良的宣泄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它会助长急躁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产生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甚至会造成侵扰其他幼儿,伤害他人等现象。
我们认为,应该理解幼儿的宣泄需要,并以适当的方式让幼儿适度地宣泄,以让他们疏导消极情绪。 快乐的含义并不是无忧无虑,永远愉快的。只有让孩子学会恰当体验、控制和表达他们的各种情绪,才能成为真正快乐的人。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可见,如何让幼儿适度地宣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从一些让幼儿适度宣泄情感的方法,帮助孩子在生活或活动中消除内在的积郁,让心中的愤怒或不满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做一探讨。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内容和情绪体验。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
如情景讲述活动《消气商店》中,在情景讲述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理解体验不良情绪,找出情绪宣泄——消气的方法,懂得保持愉快心情的重要。《消气商店》活动中,我们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通过设置开商店的游戏化情境,让幼儿自己感受并给予补偿性的教育,引导幼儿正确选择与社会行为规范相一致的宣泄方式。我们对于幼儿表达的情绪体验、感受,不枉加批评或评论,而是通过设置的“冲突情境”教会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讨论和商量出合理解决的办法来。在冲突情境出现后让幼儿自己进行评论,并寻找解决矛盾、让冲突双方都高兴的对策,让幼儿通过讨论,自觉的,心悦诚服地按照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去做。经过多次“情境冲突”的讨论,幼儿逐步学会怎样更好地宣泄情绪,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始终让自己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快乐地生活。
当然,幼儿情绪宣泄教育指导并不是一个教学活动单独能完成的,教育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关注幼儿的反应,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地情绪,积极、快乐地生活。
二、提供适当的玩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宣泄。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成人有时也很难理解,对于这样的孩子,适当的玩具是其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
记得带小班的时候,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张靖宇小朋友不小心被人家撞到了,而那位小朋友也没有向她道歉,结果张靖宇就在地上号啕大哭,委屈极了,任凭我怎么安慰,劝解,请那位小朋友道歉都还是无济于事,刚好那个时候我们是在体育室里活动,于是我就抱着她一起到海洋球区里,奇怪的是,她很快就止住了哭声,转而听到的是欢快的笑声。
可见,提供适当的玩具,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途径。海洋球具有鲜艳的颜色,孩子通过敲击海洋球,可以宣泄愤怒和挫败的情绪。同时,敲击球所制造的声音能够让孩子格外兴奋,球的掉落和滚动又吸引着孩子去追踪从而转移了孩子的关注点,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会变得快乐起来。游戏时,孩子兴奋地用手抓这个又抓那个球,站起来,倒下去,玩得不亦乐乎,全然不记得刚才不愉快的事情了。
三、进行暂时隔离,重在自我发现。
幼儿园吃饭的时间快到了,于伊东还没有盥洗,周老师要开始给小朋友分碗了。平时周老师分碗都有值日生帮忙的,今天是于伊东做值日生,可他很拖拉,手也没有洗,衣服也还没有塞好,于是我就请了另外一位小朋友去帮周老师的忙。于伊东一见急了,想赶快洗好手去做值日生,可是裤子这个时候不听话,总是穿不好,眼看碗都快分好了,可于伊东还没有好,就急冲冲地跑进教室一把夺过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碗,“砰”一声摔在地上,没等我走过去,他就委屈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嘴里不停的喊着:“今天是我值日!” 不过我们谁也没有理会。
日常教育中可见,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发脾气,幼儿发脾气也是一种情感宣泄。而成人为了让幼儿不发脾气或生怕幼儿的心灵受到伤害则一味迁就。显然,这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有意无意地起到强化幼儿无理取闹的作用,使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到严重时,稍遇不顺心的事就会出现呼喊、脚踢、打滚等暴怒现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陷,幼儿在家中形成的、不良的表达情绪的方式方法会在幼儿园中表现出来。
当幼儿在情感宣泄时,我们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能怒火万丈,更不能“火上添油”,而应该冷静对待。幼儿的情感宣泄,就像六月里的雷阵雨,一阵狂泄之后,就会云开日出,经过一阵宣泄、撒泼,幼儿紧张、焦虑、不平的心理,就会逐渐得到缓解,重又趋于平衡,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此,我采取“暂时隔离法”,以使幼儿的情绪更好地、更快地平静下来。
的确,于伊东似乎也发现自己哭了很久也没有人理会,过了一会儿也就不哭了,自己捡起地上的碗,跑到盥洗室里洗干净了,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于是我也过去轻轻地和他谈心,了解发脾气的原因。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好的,你可以和老师提出来,今天你是值日生,也可以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快一些,这样就很好了,他听了我的话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在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与他谈心,并对幼儿宣泄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宣泄。这样,幼儿不仅能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正确地用适当的方法宣泄情绪。
四、给予幼儿宣泄的机会,并进行情绪疏导。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较为普遍,如果排除其他原因,则可把某一些攻击性行为归结为是幼儿情绪宣泄的一种表现,当然这是不良的宣泄。那么这不良的宣泄又来源于何处呢?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在其意愿没有得到实现或者显得无聊等等时,都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类幼儿的脾气往往比较暴躁,而且一触即发。
我班的周辰旭小朋友个性强,喜欢玩皮球,可老是拍不好,每次屡遭“失败”后他就会顿时显出一副悻悻然的样子,随后就顺势推一下,打一下身边的同伴转身就走,同伴霎时被无缘的一击给激怒了,于是难免引起一场纠纷。遇到这种事,我就对他进行情绪疏导,让他克服因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坏脾气。我用“移情法”让他多想想:“如果你被哪个同伴突然欺侮会怎么想,怎么做?”于情于理让他设身处地体会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跟幼儿们一起讨论:“皮球老是拍不好怎么办?”小朋友们为他想了很多办法。我边表扬他们边说:对,以后碰到不高兴的事可以自己想想也可以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通过教育周辰旭,他也真的冷静地想了,也真想了不少自我控制的办法,并把办法说了出来:我请别人来教我;我待会儿再玩,我先去踢足球,我想可能我玩累了,我休息一下再玩,等等。在不间断的疏导过程中周辰旭渐渐明白了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既提高认识水平,又能使幼儿明白道理,分清是非,一旦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当内心滋生不满情绪时,就能起到指导行为,缓解情绪,控制宣泄强度的作用,长此以往,幼儿的不良发泄将会有所改善。
五、 游戏能为幼儿宣泄内心的紧张和负面情绪提供机会。
幼儿生活在成人主宰的社会中,平时只有听众父母和老师,他们很少有自由自主的时间和机会,他们生活得很被动,很压抑,也很紧张。而游戏则是松驰幼儿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平时我们发现有些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橡皮泥,他们玩橡皮泥时那一系列的“用劲地挤、压、扭、捏”等动作,和最后一下将橡皮泥使劲地摔在桌子上的动作,都具有宣泄的功能。还有“扔沙包游戏”、“扔纸球游戏”里的“扔”,以及用力地捶打羊角球等,有的幼儿有时反复地搭积木,然后又“用力地把它推倒”;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幼儿喜欢把布娃娃的裤子拉下来,然后“狠狠地打”它的屁股,并且一面打一面口中念念有词……,在这些“宣泄游戏”中,幼儿把在现实中对某些人、事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沙包等物体上去。又如,在玩医院游戏时,许多幼儿很喜欢玩“打针游戏”,这是幼儿将在医院打针时所受的痛苦发泄到被打针的对象——布娃娃等上去。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幼儿经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中的“发泄”行为之后,他们的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有发泄的机会,并且对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表现出来的一些具有宣泄意义的行为,即使有一定的破坏性,我们也应多一份谅解和接纳;并且在幼儿表现出有宣泄意义的行为时,我们老师要意识到幼儿正处在心理的紧张状态,进而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让幼儿走出当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千万不可因幼儿的“宣泄行为”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而惩罚他们,否则将会使得幼儿处于更加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宣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六、利用“兴趣转移法”,让幼儿适度宣泄。
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各种活动,广泛地与他人特别是同龄幼儿交往,是让幼儿学会积极的情绪宣泄的又一种有效方法。尤其要教育幼儿在出现不良情绪时,不能将自己长时间地束缚在引起自己不满的地方或活动上,要让他们学习运用转移的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真正懂得在遇到挫折或冲突时,不能将自己的思想陷入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绪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活动中去。
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玩“打野鸭”的游戏。在第一批孩子中我请了戴思媛。看得出她是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的,可惜的是第一个回合她就输了,明显她有点生气。我却笑着对她说:“灵灵,你最爱讲故事了,待会儿游戏玩了,老师就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好吗?”她使劲地点点头。游戏完后,当我看到戴思媛正有声有色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我心里乐了,因为她不再为“输”生气了,我的“兴趣转移法”“赢”了。这种“兴趣转移法”不仅使幼儿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宣泄,,还能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七、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向“我”宣泄。
幼儿在遭到冲突或挫折时,往往会将事由或心中的不满感受告诉老师,以寻求同情和安慰。有的孩子喜爱“告状”,是为宣泄紧张情绪而“告状”。有的孩子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孩子把成人作为诉说的对象,说完后会心满意足。
这种以寻求支持的方式应付心理压力的策略,对于幼儿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它不仅体现了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同时也是幼儿消除心理郁积的常用方式。在幼儿面对教师宣泄时,如果教师处理得不好,或批评,或不在意,那么以后幼儿会不知不觉借助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应付各种不良情绪,摆脱情绪的困扰。如自我压抑,向他人投射等。面对孩子的“告状”,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些:
1、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当孩子“告状”时,我们不应以“去,我忙着呢!”或简单地应一句:“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去对待,这对孩子是不礼貌、不尊重的,会使孩子更感委屈。我们应耐心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
2、弄清事实,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应弄清孩子“告状”的原因,适当安慰孩子,但不应完全相信自己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的家长争吵,应鼓励、启发自己的孩子说出事情的过程,想想是谁的错,该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在敢于向我们将自己的情绪真正宣泄出来。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孩子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措施,引导幼儿调节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情绪,及时排解消极情绪,十分必要,对幼儿良好个性形成、认知发展、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幼儿总会有各种各样情绪产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很希望他们痛快地释放和表现出来,得以适当的宣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幼儿是一个有多种需要特别是表达自己情绪需要的个体,我们应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来让幼儿懂得如何对待和处理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和谐的方式来表达学会与他人友善相处,更好地促进幼儿自身健康发展。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