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

 我来答
哈哦哈哦耶
2023-04-23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5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7万
展开全部

如今社会越来越富足,可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脆弱。

这些家庭条件优渥、备受父母关爱的孩子,却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不快乐与迷茫;还有不少表现出情绪失调综合征:上瘾、焦虑、忧郁、饮食失调甚至自残的行为。

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孩子的脆弱已成为全球蔓延的新现象:

在中国,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曾提出“空心病”的概念,他发现物质丰富的当下,精神障碍患病率却在增加。

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咨询师们也不约而同地发现,类似的青少年“空虚”的问题。在芝加哥的市区称作“空虚”、纽约郊区称作“排空”,佛蒙特乡下则说“枯燥乏味”……一位在美国治疗脆弱与不快乐的青少年已有20余载的临床心理医生玛德琳·莱文(Madelin Levine),在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个案后,对这类现象积攒了满肚子的疑问——

1.“唯分数论”的成就压力 

关于成就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的过度介入。表现为家长太过关心子女的成绩是否优异,却忽略了孩子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只要孩子的“历史性指标”——综合成绩足够优秀,剩下的事情父母几乎一手包办。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父母以单一指标评价,专注每一分的进展,对孩子发展创造力、应变能力及学习内驱力毫无裨益,反而为他们埋下失败的种子。

2.“无处不在”的亲子疏离 

说到另一项影响孩子情绪发展的一贯特质,是与父母疏离的关系。研究显示,富裕青年整体相较于寒门子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比任何其他人群的青少年更不亲近父母。

当家人簇拥在孩子四周,为什么青少年还会觉得疏离呢?

玛德琳·莱文的一位名叫凯尔的小来访者,对此有着非常精准的形容:“好奇怪,我觉得我妈妈好像无处不在,又像是处处不在。”

两者看似矛盾, 背后却隐含着密切的关系——“无处不在”是指父母侵犯了原本属于孩子的领域;“处处不在”反映了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也就是说,虽然物理距离上,严格管控或过度干预的父母与孩子格外近,但“无处不在”的举动,无疑使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拉远了与父母的心理距离。

温柔得女人
2023-07-21 · 贡献了超过340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积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想法,防止在外惹出大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