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1、人际交往心理偏激
目前高校学生多为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其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条件比以前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更加优越。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关爱,而不懂得如何主动关心他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中心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他们习惯于思量自己的利益,较少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意识差。看问题、想办法、做事情时利己心理突出,表现出极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
2、网络交往情感虚拟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的快捷便利使许多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甚至不少学生认为参加社会交往活动费时耗力,继而逃避集体活动。一项网络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网民中有严重网瘾的约占18%,由于过分沉迷于网络交往且不辨真伪,久而久之导致一些大学生丧失了现实社交的基本常识和能力,而且在现实中彼此缺乏交往导致这些学生情感趋于冷漠。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
如果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秉持积极、主动、健康的心态,与别人的交往就比较积极,较能符合社会的期望,更易融入团体活动,继而广结朋友。反之,如果大学生在认知上处于一种消极、懈怠、不健康的心态,就会形成沟通障碍,在社交活动中显得被动和内向,容易导致性格缺陷。
事实上,自我认知不仅左右着个体的决策行为,还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评价。认知成熟、自信心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得更包容、更真挚和更友爱。相反,自我认知消极、自卑心理严重者常常更敏感抑郁、合作消极,自我保护心理强,易受他人言行的左右,往往形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