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狮子吗?
大象云南没有吗?云南不是我们国家一部分吗?你想分裂国家啊? 展开
我国古代没有狮子这种动物,它伴随佛教传入中国。
当然,确实有外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进贡过狮子,汉代曾有西域的国家向中国进贡过狮子,但是中国是没有原产的狮子的。
产狮子的地方离我国最近也只有印度了,但在很早时间就已被“隔离”,不允许狮子越过其他国境,因此我国从古代起根本就没出现过有狮子,狮子的“祖籍”只出现在印度以西的中东地区和非洲大陆。
扩展资料
狮子生活坏境:
狮子是典型的热带草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而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所以在我国是没有野生的狮子的。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抵达亚洲的印度等地。从分支来看,现代狮子主要分为非洲东部、南部的一支和非洲中部、西部及印度的一支。后者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这意味着狮子面临着基因多样性减损一半的风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狮子
中国古代最早是没有狮子的,中国的狮子都是舶来货。
有关狮子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汉书·西域传》“章和二年月氏国、安息国遣使献来师子。”另还明确记录了狮子的外貌描写:“似虎,正黄,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斗。”如此准确把握了狮子的外貌特征,表明在汉朝时,狮子已经流入中国。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流入中国。相传文殊菩萨显圣到五台山传法的时候,坐骑就是狮子。从此,中国的帝王开始喜爱狮子,首先是在陵墓中出现了狮子的雕刻。
最开始是皇家才能使用的,后来范围渐渐扩大,那不过也是在贵胄之中。它们走入民间,成为镇守大门的瑞兽,还是在唐宋之后。到了明清,这种习俗便逐渐确定成型,大凡富裕之家,都在门口放置两只狮子。
扩展资料:
狮子的形象和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非常的相似,那就是狻猊。《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东晋郭璞注:“狻猊,师(狮)子。“由此就可以看出狮子的形象确实和狻猊非常相似。
狮子虽不是中国的 土特产,但中国却有独特的狮文化,每逢佳节,全国各地都有舞狮活动。人们套上五彩缤纷的狮子外套,模仿狮子行走坐卧、俯仰跳跃。其中“双狮戏绣球”的舞 蹈,寓意生生不息、家族繁衍、社会繁荣。
我国古代没有狮子这种动物,它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当然,确实有外国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进贡过狮子,汉代曾有西域的国家向中国进贡过狮子,但是中国是没有原产的狮子的。
扩展资料:
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从分布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古代狮子标本中取样,包括已经灭绝的北非巴巴里狮、伊朗狮等。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现有的亚洲狮、非洲狮进行比对,得出了现代狮子的进化路线图。
参考资料:狮子(大型猫科类动物)_百度百科
至于我国的舞狮,也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传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舞狮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舞狮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民间舞狮活动虽然由来已久,但这门艺术起源却是众说纷纭。行家遍翻群书,追根到底也只能从各种记载中悟出一些头绪,这又包括种种的传说。
相传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使者扬言朝野,若有人能驯服此狮,便继续向汉朝进贡,否则断绝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后,汉章帝先后选了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后来金毛雄狮狂性发作,被宫人乱棒打死,宫人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狮皮拔下,由宫人兄弟俩装扮成金毛狮子,一人逗引起舞,此举不但骗过了大月氏使臣,连章帝也信以为真,此事后来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舞狮子是为国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狮子,表演狮子舞。舞狮从此流行。 北魏起源说: 舞狮作为表演艺术,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时代,当时北部匈奴侵扰作乱。他们特制木雕石头多具,用金丝麻缝成狮身,派善舞者到魏进贡,意图舞狮时进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识破,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务实得以流传后世。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当时洛阳长秋寺佛像出行时,有“辟邪狮子,引导其前”的话。 唐代起源说: 在碑使中有关于唐明皇游月殿,狮子舞使由唐明皇游月殿后一觉醒来而有醒狮舞,这故事说当唐明皇游月殿时,在阶前出现一只五彩缤纷、阔口大鼻的独角兽对着唐明皇没有恶意,且在阶前滚球,姿态威武。唐明皇醒后要重睹这一现象,他要近臣照他梦境中的瑞兽模仿出来,同时由乐部配以雄壮的锣鼓编舞娱宾。自此之后,舞狮便流入民间。唐《立部伎》中的《太平乐》也称《五方狮子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有诗云:“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西凉伎》)。可见唐代已有狮子舞。 有关舞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舞狮子了。 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舞狮子。 到了唐朝,舞狮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舞狮子”。当时的舞狮子,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舞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宋代的《东京梦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舞狮子的盛况......太多了,总之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中国本土境内至今是没有产生狮子的!